- 1、本文档共3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新岩土工程评价与设计讲座之一—高大钊(上)...ppt
有一个工程,地层如下:0~7m为淤质土,7~25m为软可塑、稍密的粘性土及粉土,25~35m为软塑的粉质粘土,35~45m为可~硬塑的粘性土,45m以下为碎石土及基岩。业主拟在地表最高堆土9m形成人工坡地,再在人工坡地上建别墅及高层建筑,拟采用桩基础,作为勘察来说怎么评价。 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人工造景堆高9m,将会产生很多的工程问题和环境问题,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如果甲方不惜代价地要建造,勘察时需要评价堆山的地基稳定性问题,地基变形的范围及沉降持续时间,后续变形对建筑物地基及桩基的影响。一般勘察可能解决不了这些特殊问题,需要做专门研究,因为上述这些评价很难在现行规范中找到充分的依据。 应该收集大面积堆载的已有资料,包括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成功的大面积堆载的工程,主要的数据见表。这些工程堆载的范围都比较大,堆载高度也很高。这些工程成功的经验,都在于控制了堆载速率,利用软土在固结以后强度的增长规律而堆高的。但这个经验可能不会被看好,如果工程的进度要求快,那就等不及慢慢加载,工期不允许那么长的时间。当然,也得告诉你的甲方,应该尊重客观规律,片面追求工程的速度,对于软土地基上的大面积堆载,那是很危险的,快速堆载而发生事故的案例也有不少的。 如何做堆山造景的现场试验? 高老师,你说过你们最近几年正在做一项大型堆载试验和采用桩基的别墅周围堆土的足尺试验,能否介绍你们是如何做现场试验的。 在上海,曾经为类似工程做过现场大型堆高试验,堆山对桩基影响的原型足尺试验。根据研究结果将原来的4.5m堆高,减少到3.5m,不然不仅沉降量大,而且影响范围很大,沉降长期不能稳定。堆山引起建筑物桩基的负摩擦力影响与距离的关系十分明显。现在这个项目正在建造之中,建筑物观测仍在进行之中。 1、大型堆载试验: 研究大面积荷载作用下地基中孔隙水压力的积累与消散规律,各土层压缩量,与水平位移的分布规律及地面变形的分布规律。 为了便于研究分析,这次试验采用圆形堆载。 因上海地区第⑥层暗绿色粉质粘土层面在地面下25m左右,其上是厚层的软土层。根据上海地区天然地基的一般压缩层厚度的经验,堆载的直径不宜小于第⑥层暗绿色粉质粘土层的埋藏深度。根据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和这次试验前的补勘工作所揭示的地层,取堆载的平均直径为26m,堆载的高度为4.5m,边坡坡度1:1,则堆载的底面直径30.5m,顶面直径21.5m。 这次试验堆载土体选用均匀粉质粘土,控制堆载时土体的含水量尽量接近最佳含水量,每次堆虚土厚度40cm,采用12t振动压路机碾压3遍,压实后厚度在25cm左右,要求压实度达到90%以上并满足土体重度达18.0kN/m3以上。堆载时分四级加载,第1和第2级堆土压实后厚度1.25m,第3和第4级堆土压实后厚度1m。 在1980年代,同济大学的土工试验室,曾经用上海的软土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对比试验,结果见表。表中的K0UU试验为在K0条件下进行预固结以后再做的不固结不排水试验,与常规的固结不排水试验(CU)的区别在于:UU试验的几个试验是在不同的固结压力下固结后进行不排水试验,直至试样剪切破坏;而K0UU试验的几个试样是在相同的固结压力(等于原位的自重有效应力)下固结后,再进行不排水试验,直至试样剪切破坏。采用K0条件预固结是为了模拟原位条件的应力状态。 如何选择预固结压力以及与第1级固结压力的关系 ? 要求第一级压力必须大于上覆有效压力,才能使整个试验的强度包线上的点都处在正常压密状态。如果不注意这个问题,第一级压力小于上覆有效压力,则其压密状态是超压密状态;而其余的压力大于上覆有效压力,则试验点处于正常压密状态。 常规的不固结不排水试验得到的是试样的天然强度cu0。 预固结后的不固结不排水试验得到的是处于天然状态的土体的天然强度cu。 预固结压力的大小应按照取土深度z处的有效自重压力? ?z(即上覆有效压力)计算,竖向压力等于有效自重压力? ?z,侧向压力等于竖向压力乘静止侧压力系数,即K0? ?z这种预固结方法称为K0预固结。 基坑设计为什么用CU指标计算土压力? 有人是这样理解:基坑开挖后,由于边界条件改变,基坑侧壁土会发生渗流固结,强度会提高,所以对应用固快或CU指标。 这样的认识对不对? 我认为与基坑设计是否采用止水帷幕有关,坑外不排水时,采用不固结不排水剪的强度指标比较接近。 设计的方法不同而采用同一种指标,实际上不是很合理的,我建议基坑影响范围内的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采用多种方法取得(如果土样足够的话),以便设计人员比较后采用。 软土地区(如上海、天津等地)一般均采用止水帷幕。需支护的土体不存在排水情况。我想知道的是规范(包括上海规范)为什么强调用固结排水指标? 这种说法是将疏干基坑的排水与剪切时由于剪缩性产生的排水混淆起来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