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白 血 病.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新白 血 病.ppt

白 血 病 定 义 造血系统恶性增殖性疾病。 血细胞,主要是某一系列白细胞异常肿瘤性增生,并在骨髓、肝、脾、淋巴结等各脏器浸润,外周血中白细胞可有质与量的异常。 病 因 病毒感染: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 Ⅰ) 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原子弹辐射。 1945年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3年后白血病发生率开始上升→第6年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 化学品接触: 化学品:苯 化学药物:烷化剂(环磷酰胺等) 氯霉素 乙双吗啉 遗传因素:白血病患者第一代家属中白血病患者比一般人群高2.8~3.0倍,比远亲高2.3倍。 白血病的流行病学 白血病的发病率(/10万)*为1966~1972发病率 各种类型白血病的发病率 北美CLL发病率最高(0.9~3.1/10万),南美及亚洲发病率较低(各为0.2~0.4及0.1~0.4/10万)。 民族与发病率 因民族不同而有差异,如: 美国白人 8.7~9.0 /10万 美国黑人 6.8 /10万 以色列犹太人 6.1/10万 以色列非犹太人 5.3/10万 性别与发病率 男女之比为1~1.6∶1。 年龄与发病率 美国: ALL 0~5岁较高,为3.8/10万,5岁后下降,25~39岁最低,至老年又升至3.7/10万。 ANLL 30岁以前 0.8 /10万,以后上升,70岁以后升至14.8 /10万。 CML 25岁以前 0.2 /10万,中年人增加。 CLL 30岁以前少见,此后上升,老年人达28.3 /10万。 我国的流行病学 死亡率: 男性 2.79 /10万,女性2.23 /10万,合计2.52 /10万。 排位: 男性为第6位(占3.48%),女性为第8位(占4.11%)。 类型分布: ANLL最高,ALL次之,其次为CML,CLL最少。 分 型 病程及肿瘤细胞分化程度: 急性、慢性 肿瘤细胞类型: 原粒细胞: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幼红细胞:红白血病 原始和幼稚单核细胞: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成熟淋巴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 性 白 血 病 急性白血病的分型 分型标准:FAB分型→MICM分型 分型依据:形态学、细胞组织化学→形态学和细胞组织化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 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原粒细胞>90%。 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异常早幼粒细胞>30%。 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6:急性红白血病。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起病 可急骤或缓慢。 起病急骤者首发症状可为高热、进行性贫血、出血倾向、骨关节疼痛。 起病缓慢者首发症状可为较长时间乏力、虚弱、苍白、活动后气促、食欲不振等。 少数病例首发症状为抽搐、失明、牙龈肿胀、面神经麻痹、心包积液、胸腔积液、截瘫等。 发热与感染 发热是一种常见症状。 感染是发热的主要原因。 常见感染部位:呼吸道,尤以肺炎、咽炎、扁桃体炎多见。 其他部位:外耳道炎症、肾盂肾炎、肛周感染、皮肤感染等。 严重感染:败血症。 部位不明感染。 感染主要原因:成熟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粒细胞功能异常。 肿瘤热。 出血: 出血部位:皮下、口腔、鼻腔多见。致命出血:颅内出血、消化道或呼吸道大出血。 出血原因:血小板减少,DIC、纤溶亢进(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贫血: 症状:苍白、乏力、心悸、气促、浮肿等。 原因:幼红细胞代谢被异常增生的白血病细胞干扰。 肝脾肿大: 是较常见体征,发生率各种类型有差异。 肝肿大: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0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5.1%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66.9% 脾肿大以淋巴细胞白血病多见。 淋巴结肿大: 多为轻度,部位多限于颌下、颈侧、腋下、腹股沟等处。 发生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多见,约90%。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50%~60%。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30%。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多见于白血病原始细胞急剧增多并发DIC或血小板明显减少者。 出血部位:可发生于脑、脑膜、蛛网膜下腔或脊髓,以脑出血最多见。 症状:头痛、呕吐、癫痫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