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新科学活动的组织自辩.ppt
科学活动的组织 一、抽象组织形式-科学共同体 1.科学共同体概念的提出 (1)背景 英国物理化学波兰尼与科学左派之争 (2)内容 ?波兰尼在《科学的自治》(1942年)一文中首次阐发其含义,该文收入他的演讲与论文集《自由的逻辑》(1951年)。?他关于该概念的要点阐发: 1)学术性研究的科学家的天职是通过个人的研究做出发现,更新科学的标准; 2)从事研究的科学人员,现在都是职业的科学家,有各自的社会职业,但他们按照学科划分为不同的专业集团,并且组成范围更大的科学共同体; 3) 在这个科学共同体中,每位科学家依旧独立做自己的研究,但科学共同体作为一个整体所表达出来的意见对科学家个人发挥很大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对科学发现的承认。 4)专门的科学家虽然是社会中的少数人,但他们是科学的权威,任何其他人把科学以外的标准强加于科学和科学家的作法都是对科学的破坏。 2、科学共同体概念的发展 (1)背景 1953、汉堡、“科学与自由”会议 (2)内容 社会学家希尔斯:《论知识分子、权利及其他》(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72年,论文集)中说:“一个科学共同体的图景开始出现——有它自己的组织机构,自己的规则,自己的权威。这些权威通过自己的成就按照普遍承认与接受的标准而发生作用,并不需要强迫。” 3、科学共同体概念的普及 (1) 1962、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使SC概念普及:科学共同体=范式 (2)1974、《再论范式》、科学共同体的含义更全面,包括: 1)SC是由从事实践工作的科学家组成; 2) SC的组成分层次: 最大的SC:整个自然科学家群体 次之的SC:(各学科)物理学家的、化学家的、 次之的SC:(各专业)固体物理、高能物理、有机化学、蛋白质化学、分析化学等 次之的SC:(研究领域)噬菌体小组、人体基因组计划 注:库恩把不易为外人识别的、以研究领域划分的SC看作最基本单位,人数约100人。 3) SC组成的最根本基础是专业一致。受相同的专业教育,对专业问题的看法相同,阅读共同文件... ...。 注:不同专业的SC成员的交流是困难的。 4) SC有共同的社会联系: ●相同的师承关系 ●交流:阅读和引证相同或类似的文献、书籍,参加同一或同类的研究组织和学术会议。 4、科学交流 (1)科学交流与科学共同体 分布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不同机构之中的同一专业、同一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他们的SC联系之唯一方式。 (2)具体形式 发表文章、阅读与引证同一领域文献、参加相关会议、短期访问、合作、信件联系等。 (3)作用:提供信息(研究状况、科学问题、思想观点、实验事实、方法手段等),加速问题解决。 1) 个别科学家做出的科学发现只有通过它才为SC所了解、承认; (孟德尔) 2) SC在专业问题上的一致,通过它逐步实现; 3) 符号系统、模型及范例,概念、理论、方法或仪器的使用,都是通过它逐步取得的; 4) 它是一种无声的力量,把分散的科学家的认识汇聚和统一起来,形成不同的研究领域、专业和学科,形成不同层次的SC。 5、科学合作——科学交流形式之一 必要性:因为仪器问题、经费问题、跨学科问题所促成,形成了智力上的互补。它日益成为现代科学最有效的形式。(巴丁) 例1:“阿尔法”磁谱仪 例2:默顿对各种期刊的调查:1960年,合作署名的论文占74%; 例3:朱克曼对1901—1972年间的28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调查:2/3(185人),是同别人合作研究而获奖的。 6、无形学院 —科学交流形式之二 (1)提出:波义尔 (2)含义 ?默顿:“从社会学意义上,可以把‘invisible college’解释为地理上分散的科学家集簇。这些科学家处在较大的科学共同体之中,但他们彼此在认识上的相互作用比和其他的科学家的相互作用更为频繁。” ?(3)深化研究 普赖斯,《小科学,大科学》一书中引进invisible college概念,提出科学发展的结晶化趋势,表现: 1)1000篇论文,300名作者, 180名(1篇)→30名(≥10篇)→10名(贡献较大)。 2)伦敦科学图书馆杂志借阅登记的一项调查, 9120种期刊中,1300种停刊,4800种无人借阅,2274种借1次; 受欢迎的40种杂志被借次数=1/2的总借阅次数; 不到馆藏期刊总数的10%的杂志足以满足80%的借阅需求量。 3)出现了频繁进行交流活动的高产科学家——“科学通勤者” 高产科学家组成了无形学院 (4)进一步发展 黛安娜?克兰,《无形学院》,研究了少数优秀科学家和少数影响大的期刊的作用。 1)一个学科内大多数论文很少被引证,少数论文被引证多次; 2)这大量的引证又是那些少数的、高产的、优秀的科学家做出; 3)经过他们肯定和采用的思想和著作也比其他未经他们采用和肯定的思想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人保应聘考试题目及答案.doc VIP
- 国开(浙江)2024年《领导科学与艺术》形成性考核作业1-4答案.docx
- 安全生产人员组织架构图.docx VIP
- 2021-2022学年上海市嘉定区中考数学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doc VIP
- 结构力学稳定理论学习1课件.ppt VIP
- 《地中海贫血》课件.ppt VIP
- 2025年互联网信息审核员考试题库及答案.pdf VIP
- T∕CECS 10108-2020 聚合物水泥防水装饰涂料.pdf
- 2020年湖北省技能高考财经类《会计专业知识》考试 (4).docx VIP
- 粤人社发【2012】70号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聘用后工资及退休等问题处理办法的通知.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