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六章园林植物病害及其管理.ppt

  1.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新第六章园林植物病害及其管理.ppt

园林植物保护 制作者:宋微 管斌 第一节 叶、花、果病害 一白粉病类 1.月季白粉病 (1)症状识别:该病除在月季上普遍发生外,还可寄生蔷薇、玫瑰等。主要危害叶片、新梢、花蕾、花梗,使得被害部位表面长出一层白色粉状物(即分生孢子),同时枝梢弯曲,叶片皱缩畸形或卷曲。 (2)病原: 蔷薇单囊壳菌 [Sphaerotheca pannosa],属子囊菌亚门,单丝壳属。 (3)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在寄主植物的病枝、病芽及病落叶上越冬。翌春病菌随病芽萌发产生分生孢子,病菌生长适温为18~25℃。 分生孢子借风力大量传播、侵染,在适宜条件下只需几天的潜育期。1年当中5~6月及9~10月发病严重。温室栽培时可周年发病。 2.黄栌白粉病 (1)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嫩枝。叶片被害后,初期在叶面上出现白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白色粉霉斑,严重时霉斑相连成片,叶正面布满白粉 。8月底以后白粉层上陆续生出先变黄、后变黄褐、最后变为黑褐色的颗粒状子实体(闭囊壳)。秋季叶片焦枯,不但影响树木生长,而且受害叶片秋天不能变红,影响观赏红叶。 (2)病原 漆松钩丝壳菌(Uncinula verniciferae ),属子囊菌亚门,钩丝壳属。 3.瓜叶菊白粉病 (1)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花蕾、花、叶柄、嫩茎等。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白色粉霉状的圆斑,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大,连成一片,使整张叶片布满白粉,造成叶片扭曲、卷缩、枯萎,导致植株生长衰弱,花小而提早凋谢。苗期发病较重 。 1、栽培养护预防:选栽抗病品种,温室栽培要通风透光,适度不能过高,密度不能过大,合理浇灌,减少叶面淋水,科学施肥,避免氮肥施得过多。 2、消灭病源:及时清除病叶、病梢时,及时摘除烧毁,减少初侵染源。 休眠期喷洒波美2~3度的石硫合剂,消灭病芽中的越冬菌丝或病部的闭囊壳。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2500~50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45%特克多悬浮液300~800倍液。温室内可用10%粉锈宁烟雾剂熏蒸。 二、锈病 1、海棠—桧柏锈病 (1)症状识别 春夏季要危害贴梗海棠、木瓜海棠苹果、梨,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黄绿色小点,后渐扩大成橙黄色的油状斑,然后病斑上出现略成轮状的黑色小粒点,即性孢子器。发病后期叶片背面生出黄色须状物,即锈孢子器(俗称羊胡子)。转主寄主为桧柏,受害严重的桧柏小枝上病瘿成串,造成柏叶枯黄,小枝干枯,甚至整株死亡。 (2)病原 山田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yamadai )、梨胶锈病菌(G.haraeanum ),属担子菌亚门,胶锈菌属。 (3)发病规律 两种寄主混栽较近、有病菌大量存在,3~4月份雨水较多,是病害大发生的主要条件。 1、栽培养护预防:在定植时,避免海棠、苹果等与桧柏混栽。并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性。 2、 清除病残体,减少侵染源:结合园圃清理及修剪,及时将病枝芽、病叶等集中烧毁,以减少病原。 3、药剂防治:3~4月在桧柏上喷洒1∶2∶100倍的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抑制冬孢子堆遇雨膨裂产生担孢子。发病初期可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10d1次,连喷3~4次;或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00~60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稀释6000~80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喷雾防治。 三、炭疽类 1、兰花炭疽病 (1)症状识别:主要危害春兰、蕙兰、建兰、墨兰、寒兰以及大花蕙兰、宽叶兰等兰科植物。叶片上的病斑以叶缘和叶尖较为普遍,少数发生在基部,病斑长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有深褐色不规则线纹数圈,病斑中央灰褐色至灰白色,边缘黑褐色。后期病斑上散生有黑色小点,即分生孢子器。 (2)病原:兰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属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 (3)发病规律: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2~28℃,空气相对湿度95%以上,土壤pH值5.5~6.0。雨水多、放置过密时发病重。每年3~11月均可发病,雨季发病重,老叶4~8月发病,新叶8~11月发病。 2、君子兰炭疽病 (1)症状识别: 成株及幼株均可受害,多发生在外层叶基部,最初为水渍状,逐渐凹陷。发病初期,叶片产生淡褐色小斑,随着病害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呈圆形或椭圆形,病部具有轮纹,后期产生许多黑色小点,在潮湿条件下涌出粉红色粘稠物,即病原物的分生孢子。 (2)病原:半知菌亚门 腔孢纲 盘长孢属(Gloeosporium sp) (3)发病规律:以菌丝在寄主残体或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初老叶开始发病,5~6月22~28℃时发展迅速,高温高湿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