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源镰刀菌对小品种致病力分化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异源镰刀菌对小品种致病力分化的研究

异源镰刀菌对小麦品种致病力分化的研究 摘要 小麦赤霉病是我国长江中下游诸省麦类作物的重要病害。以穗腐危害最甚。引起 小麦赤霉病的镰刀菌种类至少有20种,其中黄色镰刀菌、弯角镰刀菌、雪腐镰刀菌、 禾谷镰刀菌、梨孢镰刀菌最为常见。近年来,许多地区对小麦赤霉病的病原鉴定、抗 病品种选育开展了大量工作。本文对异源镰刀菌对小麦致病性测定、致病性测定方法 及分子生物学进行了初步研究。本研究从全国各地及不同寄主收集到14种镰刀菌,共 39个菌株,包括禾谷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弯角镰刀菌、三线镰刀菌、 半裸镰刀菌、锐顶镰刀菌、草燕麦镰刀菌、雪腐镰刀菌、梨孢镰刀菌、莞草镰刀菌、 腹状镰刀菌、Fusarium 接种两种抗性鉴定方法将各镰刀菌分别接种于苏麦3号、扬麦158和安农8455三个 小麦品种,测定小麦赤霉病镰刀菌和引起其它病害的镰刀菌对小麦的致病性,用SAS 软件分析、比较各菌株致病力差异及相关性。观察各镰刀菌菌株的培养性状,将其与 致病性测定相比较。选用15个随机引物,利用RAPD技术,对39个镰刀菌菌株的基 因组DNA进行种群分析,评估RAPD分析区分不同种类镰刀菌的可行性。研究所取得 的结果如下: l、在所供试的非禾谷镰刀菌菌株中,串珠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弯角镰刀菌等3 种为“强一中”致病型,Fannu]atum、雪腐镰刀菌、莞草镰刀菌、草燕麦镰刀菌、 Fproli—eratum、半裸镰刀菌等6种为“中一弱”致病型,三线镰刀菌、锐顶镰刀菌、 梨孢镰刀菌、腹状镰刀菌等4种为致病力弱或为非致病型。禾谷镰刀菌仍属强致病型。 各菌株之间和同一菌株在不同品种之间具有极显著的致病力分化现象,来源不同地区 和不同寄主的菌株,以及地理来源相同、寄主植物相同的同一类型的镰刀菌菌株也存 在极显著的致病力差异。室内芽期接种和田间花期按种结果一致,均可以鉴定菌株致 病力,并可用于菌株与不同抗性小麦品种互作的研究。因此,室内芽期接种是一种方 便、可靠的抗性鉴定方法。 2、不同镰刀菌菌株的培养性状差异明显,相同地理来源、相同寄主上分离的同 一类型镰刀菌菌株的培养性状亦存在分化现象。培养性状与致病力的相关分析表明, 菌落扩展速度与致病力之间线性相关性极高:菌落扩展速度快,菌株致病力最强,而 产孢量和气生菌丝生长状况与致病力之间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3、RAPD扩增图谱显示供试菌株在种间和种内均具有高度的多态性,综合所有谱 华中农业大学2003顾士论文 带系统聚类所得树状图将这39个菌株分为9组,组的划分能将非小麦寄主串珠镰刀 菌与小麦寄主串珠镰刀菌分成两组,将不同地理来源的尖孢镰刀菌分开,并将大多数 弱或非致病镰刀菌聚为一类。但对于所有供试镰刀菌株,由于遗传差异极大,组的划 分与菌株所属种、致病力及其寄主问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异源镰刀菌 致病性 芽期接种 RAPD--PCR 墅塑壁型堕塑!:茎塑堂鍪鲨塑竺!兰塑型壅 一 ABSTRACT of on cultivars ofFusariurn various different Pathogenicityspecies origins ofwheat Wheathead Gibberella isoneofthe scab)caused blight(wheat by zeae母chw.)Petch diseasesofwheatinvariousofChina、Fusariumhead mostserious parts toatleast20 recordsofthe

文档评论(0)

jiuqie9573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