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象与人生际遇.docVIP

简论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象与人生际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论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象与人生际遇.doc

简论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象与人生际遇   “花”是李清照词中的主要意象。在她现存的45首诗词中①,差不多有30多首写到花,如梅花、菊花、荷花、海棠、梧桐等等,尤其以写梅花为重。李清照不是简单地把最能引起视觉刺激的花写入词中,而是把意念和理性中与自己的人格追求相融洽的花采撷于笔下,其中的一枝、一景都摇曳着属于女词人自己的那一片“风月”,观照着自己的人生际遇。   1.梅花   在众多花中,李清照对梅花情有独钟,一句“此花不与群花比”即点出了梅花的超凡脱俗。梅花不仅是词人自我形象的隐喻和象征,也是对于美的理想与追求。李清照的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少女时期,婚后少妇时期,丧偶孀居时期。不同时期,词人凭借梅花寄喻了多种意蕴:借梅绘景,尽情描绘青春的欢乐;借梅言志,委婉表达自己的志向;借梅喻世,曲折反应忧国思夫的感情。   ①少女时期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   这首词中的“梅花”意象成功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洁,美丽多情而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妙龄少女形象。“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是传神之笔,词人以极其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她一边嗅着青梅散发的清香气息,一边借梅枝挡着因为惊喜而泛红的面容,只露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含情脉脉地靠在门边偷窥少年的丰姿,露出恋恋之情。“却把青梅嗅”则是一种有意无意掩饰自己的娇羞和心事的绝妙情态。“倚”“回”“嗅”三个动作,不仅如画般折射出主人公的动作、神情、姿态,而且准确地描绘出主人公既爱恋又羞涩、既欣喜又紧张、既兴奋又恐惧的微妙心理活动。把一个情窦初开,又受着封建礼法约束的少女的复杂情感,十分清楚而委婉、真切而自然、细腻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②婚后少妇时期   李清照18岁与赵明诚结婚,婚后他们的爱情生活美满充实,可这种甜蜜的爱情生活却好景不长,由于后来的元?v党争,词人不得不与丈夫分离,忍受着离别之苦,所以这时李清照笔下的“梅花”意象里更多的是一种思夫情怀。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小重山》)   “江梅”,又名直脚梅,也称野梅,初春开红白色花,梅可以说是早春的标志;“些子”犹言一些,即少量之意;“未开匀”即还未普遍开放。这三句既是写景,也是在写作者的惊喜、赞美之情。梅花的蓓蕾与花朵相间,花蕊与梅枝互衬,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意图,抒发了作者热爱春天和回到亲人身边的欢愉心情,蕴含着作者对即将重新开始的新生活的憧憬。下阕描写夜晚迷人景色和与丈夫重归汴京共度美好春光的情怀,抒发了词人不辜负美好春光的愿望。因此可以说,这里的梅花是作者新生活的寄托和希望。   再如《满庭芳》中作者以丰富的情感,借物咏怀,句句写梅,也是在句句写自己。她写梅“难堪雨藉,不耐风操”,抒发了对残梅命运的深深同情。结尾处“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突出了梅花优雅高远的特点,赞美了梅花饱经苦难折磨但仍孤高自傲,对生命存有信心的高尚精神品质。而又有谁说这不是李清照自身的写照呢?   ③丧偶孀居时期   靖康之变,故国沦陷,南渡以后,丈夫病故,面对国破家亡的处境,词人开始热衷于雪里寻寒梅,寄情梅花。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稻∶坊ㄎ藓靡猓?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清平乐》)   这首词非一般的咏梅词,在它里头,词人寄寓了深切的身世家国之感,所以堪称一首“寄意”之作。作者截取自己早年、中年、晚年三个不同时期赏梅的典型画面:早年是“常插梅花醉”,中年是“?稻∶坊ㄎ藓靡狻保?晚年是“难看梅花”。这一醉,一?担?一难,使词意一转再转,深刻地表现了自己早年的欢乐,中年的悲戚,晚年的沦落。“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风吹落梅,片片飘飞,它的“命运”不正同于作者自身的命运吗?所以,同是写梅花,前期的李清照和后期的李清照,其笔下所呈现的梅花形象,其风貌神情却大异其趣。而究其原因,在于它们凝聚着不同的生活情致,反映着不同的身世心情。在这首词中,“梅花”已由前期的“高清雅趣”之象征物,“转化”成了晚年飘零身世的象征物。所以梅花似人,人似梅花,两者浑然打成了“谁怜憔悴更凋零”(《临江仙》)的一片可怜意象,从而把作者哀哀无告,只得与落梅“同病相怜’的家国身世之感推向了一个更加引人同情的新境界。总观全词,从梅花写起,又以梅花作结;从往昔之赏梅写起,到今日之怜梅告终,其中展示了词人今昔生活的强烈对照,又充分地显示了作者抚今而追昔、怜花而自伤的痛楚心境,寄寓了远较一般的咏梅词所少见的深广的思想内容。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