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文化第十五章残山剩水的南宋景观摘要.pptVIP

审美文化第十五章残山剩水的南宋景观摘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思考题 1、试谈南宋政治局势对南宋绘画的影响。 2、列举几篇辛弃疾不同风格的作品,谈谈自己的鉴赏体验。 中 国 审美 文 化 史 制作日期:2013年9月1日 制作者: 文化传播学院 第十五章 残山剩水的南宋景观 “尚文抑武” 造就文质彬彬的人文景观,但不利于提高国家实力抵御外敌。建国之始与辽对峙,平辽失败,“澶渊之盟” 向契丹缴贡。 1127 年,金军南下攻破开封,掠徽宗、钦宗及皇族 470 人北归, “靖康之变”。同年 6 月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嗣位,后迁都杭州,开创长达 152 年的南宋朝廷。 “靖康之变”大大激发人们的民族感情,并渗透到审美文化各个领域。在延续北宋精致化、典雅化、世俗化发展趋势的同时,艺术创作又加入忧郁、悲愤甚至激昂的爱国主义情绪。 第十五章 残山剩水的南宋景观 一、 、“云乍起,远山遮尽,晚风还作”:绘画 二、 、“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诗歌 第一节、 “云乍起,远山遮尽,晚风还作”:绘画 北宋绘画成就很高,宋徽宗 “院体画”,苏轼 “士夫”画。李成、范宽、王诜、赵佶等大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绝世佳作。南宋绘画不比北宋逊色,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提到南宋画家有 400 余人。 1、“衔冤含恨”的人物画 南宋人物画较为直接体现爱国主义情绪。 “较为直接”指有难言之隐。集中表现在李唐《采薇图》中。深沉、甚至隐晦的处理方式,开南宋爱国主义绘画先河,也为后来作品确立基调。 万壑松风图 李唐 李唐《采薇图》 宋李唐 晋文公复国图(局部)) 萧照《中兴瑞应图》列述高宗赵构出生经磨难、到梦见钦宗黄袍加诸其身,附会种种祥瑞“征兆”。《中兴四将图》描写岳飞等爱国志士。《望贤迎驾图》“安史之乱”唐肃宗在咸阳望贤驿迎接唐玄宗。《折槛图》和《却坐图》汉代忠臣冒死进谏。金人张瑀《文姬归汉图》渴望恢复。广泛运用,普遍的社会意义。 张瑀 文姬归汉图 文姬归汉图 2、“残山剩水”的山水画 北宋高山大川,雄健壮阔;南渡之后多江南秀丽景色,南宋“山水四大家”。 李唐 “山水四大家”之首,原为待诏,年近 80 仍跋山涉水来到临安,重入画院。反映由北而南的风格变换。北宋时期,山石瘦硬,林木茂密,峭拔雄浑。 南宋以后表现云山雾罩、水天苍茫的江南景色。前期《万壑松风图》和后期《清溪渔隐图》形成对比。 万壑松风图 李唐 清溪渔隐图 刘松年 四景山水 光宗时待诏刘松年笔下风物秀美和清新。技法细碎表现园林曲折和枝叶飘逸。《四景山水》将李唐 “全景山水”变为“小景山水”,更加清丽、雅驯、灵动、优美,被誉为“画院人中绝品”。 刘松年《四景山水》 光宗宁宗理宗待诏马远和夏圭打破传统格式,将 “全景山水”、 “小景山水”演变为“残景山水”:在画面一角、半边上大做文章,以无为有、虚实相生的美学效果,遂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 审美心理由繁及简、由实及虚重大变迁,有“马夏画派”的合称。二者具体艺术风格上亦各具特色:马画皴笔严谨、设色清丽,以典雅高贵取胜;夏画用墨随意、下笔自然,以萧散疏野见长,故有“一文一武”之称。 马远《踏歌行图》 夏圭《松溪泛月图》 艺术发展自身的需要,必须改弦易辙,从写意的方面入手,在构图的精巧、用笔的简炼、意境的营造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社会心态变化的需要。风格演变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隐喻着社会上的沧海桑田,政治上 “半壁江山” ,艺术上 “残山剩水” 。 扬无咎《四梅图》之一 3、 “折枝碎叶”的花鸟画 成为修养、品格象征。扬无咎、徐禹公、汤正仲、赵孟坚、法常、郑思肖等名家。松、竹、梅、兰、水仙等表达卓尔不群的品格、坚贞不屈的操守。 扬无咎不满秦桧拒绝做官,以松石水仙抒写怀抱,尤以画梅见长。淡墨白描,野梅荒凉,与院体 “宫梅”形成巨大反差。自题为“奉敕村梅”,倔强不屈的艺术个性。 赵孟坚《墨兰图》 赵孟坚为宋太祖十一世孙,却未能平步青云。收藏广博学养深厚,兼贵族文人士子的著名画家。代表作《墨兰图》荒郊野岭两株兰花,笔法疏放自然一挥而就,疾风中飒飒飘动,自题诗云:“六月衡湘着色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 赵孟坚《岁寒三友图》,将三种具有象征意味的植物描绘在同一张画面上,对元代以后文人画产生深远影响。 梁楷《秋柳双鸦图》 宫廷花鸟画常取“折枝碎叶” ,与

文档评论(0)

奇缘之旅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