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方政府治理现实需要与理论创新研究.doc
地方政府治理现实需要与理论创新研究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日益强化,人民对参与各类公共组织并发挥公共管理职能的呼声日益高涨。地方政府在社会治理中涌现出许多新问题。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只有依法行政,推行电子政府建设,强化政务公开和舆论监督,建构多元社会主体良性互动的治理体系,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地方政府治理 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 D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5-0155-02
地方政府治理通常是指地方政府依法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根据自身的责权,对其管辖行政区域内的社会公共事务开展各项管理活动。在国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日益强化,人民对各类公共组织参与并发挥公共管理职能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地方政府必须具有较强的社会治理创新能力。因此,正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创新治理理论势在必行。
一、 地方政府治理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社会利益关系不断分化,公民社会意识日渐强化,成为政府改革的重要压力源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参政意识逐渐提高,要求公共组织参与并发挥公共管理职能。虽然政府在推动经济均衡发展方面已出台不少政策,但地方政府在治理过程中的问题还没真正解决,人民的基本权益得不到根本保障,贫富差距变大。据2012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中国基尼系数为0.474,[1]超过国际公认警戒线0.4,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从1993年到2003年间,中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1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也由约73万人增加到约307万人。[2]如果政府不能将改革利益合理分配,将会危及整个政权的道德基础。
(二)法制化程度偏低、新闻舆论监督立法不健全,影响社会的稳定运行
法制化环境是政府行使行政权力及对社会事务和活动予以管理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我国执法队伍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配套制度不完善,执法活动中程序不合法以及个别违规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社会的协调发展。作为重要监督手段的新闻舆论监督在我国政治与法治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现行的新闻法律规范对新闻出版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权利、义务、职责的规定还很不完善。新闻媒体记者对某些敏感事件进行采访时经常出现被拦截甚至殴打的现象,其权力得不到相应的保护。
(三)权力监督的欠缺,腐败现象滋生,削弱了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
当前的地方党政机关缺乏有效的权力监管机制,实质上它们是公共权力的执行者,是最大的受益者。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位,使其有可能将内在的逐利需求,通过其掌握的权力转化为现实。利益与权力一旦结盟,腐败便应运而生。[3]同时,司法权的地方化,司法工作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问题较为普遍,影响司法公正的实现。这样就导致一些管理部机构利用手中的便利和职权为已谋私,违规违法,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违背了党和政府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大大消弱了地方政府的治理和服务能力。
(四)责任意识不强,政务公开不足,导致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加
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中责任意识缺乏,往往忽略了民众而只对上级负责。在社会矛盾和冲突事件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有些地方政府的管理活动常常暴露出预见性、前瞻性和协调化解矛盾的有效性不强等问题。
政务公开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接受人民群众监督,防止自身腐败,做好党群、干群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政务公开在各地方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这体现在:一是政务公开缺乏监督机制。当前没有建立健全投诉监督机制,内外监督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人民群众也无处反馈。许多民众上访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当成“精神病者”处理,实名举报遭到打击报复。二是政务公开内容不全面,形式简单。各级地方政府常会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媒体公布政绩,但对于工作失误和存在问题就轻避重或者根本不谈。近些年来,网络反腐、网络民主监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些地方只是以传统的方式通过橱窗、小范围会议公布,形式相对简单,登录政府部门的网站,公开和能够查阅的服务信息非常少。三是政府部门没能很好的处理公共冲突。有些地方政府在危机事件发生后,没能及时公开相关信息,不知道如何应对媒体和公众,甚至“堵”住信息,不向外界公开,采用简单的、甚至粗暴的方式处置群体事件,结果造成群体事件的冲突和激化,酿成不良后果。
二、地方政府治理理论的创新
(一)制度创新:依法行政是地方政府实现治理目标的重要保障
法治化政府要求各级政府必须依法行政,使其权力在国家法律的规范行使。首先,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要填补法律存在的空白,将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正完善。其次,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不断发展就是要努力推进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