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窑口大全》.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瓷器窑口大全》.doc

中国瓷器窑口大全广东省: 西村窑:在今广州西村,故名。烧瓷于宋代,品种有青白瓷、青瓷及黑瓷三种,以青白瓷为主,所产瓷器大多外销。其次产品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胎色白中显灰,胎质坚致。(2)器物造型多样,有盘、碗、壶、杯、盆、盒和玩具等。凤头壶及刻花折沿大盘可代表其特色。(3)装饰以印花、刻划花及彩绘为主,青白瓷刻花加褐色彩绘是其特有品种。此外,在青白瓷刻花大碗上部,刻划一条宽带形缠枝花卉,在其它宋代瓷窑中也很少见。(4)青瓷印花盘、碗,里印缠枝菊花纹,内心一朵团花,外壁刻斜线装饰,与陕西耀州窑同类产品风格雷同,显系受耀州窑影响。 潮州窑:在今广东潮安县,唐宋属潮州,故名。始烧于唐代,终于宋。唐代烧青瓷和酱褐釉瓷,宋代以烧青白瓷为主,兼烧青瓷和黑瓷等。其产品特征和鉴定要领是:(1)唐代产品胎质一般呈灰色,胎体较厚。釉面一般均有细小开片。器形有碗、碟、壶、杯、罐、盆、枕等。碗以敞口平底造型为多见,一般施釉不到底。少量碗为圈足或四花瓣口圈足,碗内凸起四条直线。青瓷器物上有点褐彩装饰的。(2)宋代产品胎质细密,胎色大致可分白、灰白或深灰等种。施釉较薄,一般都有细小开片。(3)宋代瓷器器形有碗、盘、杯、壶、瓶、炉、罐、盆、灯、粉盒、砚、笔架、佛像和玩具等。青白瓷产品以浮雕莲瓣纹炉和喇叭口、长颈、细长流的壶最具特色。(4)青白瓷装饰以划花为主,其次是雕刻、镂空和褐色点彩,印花很少见。划花线条简朴流畅。内容以弦纹、卷草纹、平行斜线纹为主,其次是蓖纹、莲瓣纹和云龙纹等。青白瓷佛像的头、眼、须部常点以黑褐色彩,此为一大特点。(5)青瓷产品中较有特色的有贴花双鱼纹盘,双鱼纹是贴附上去的,釉色较淡,胎质较松,与南宋龙泉窑青瓷贴花双鱼纹盘有区别。(6)器物一般采用垫饼或垫环装烧,故底足无釉。盆类器皿中有的采用叠烧法,盆内底留有支钉痕,一般为5个支钉痕。 广窑:地在广东肇庆阳江。宋南渡后所建,胎质粗 而色褐。器多天蓝色,不甚匀称,釉厚处或作靛 蓝色,釉薄处或作灰蓝色,无釉处呈黄酱色。 惠阳窑:在惠州境内(今广东惠阳),故名。共发现窑址两处: 一在窑头山,创烧于宋代,以青白瓷为主,釉色不稳定,有青白、偏黄、淡黄与浅灰各色,装饰有印花、刻花两种,纹 饰题材内容丰富,造型多种多样;一在白马山,创烧于明中 期,专烧青瓷,碗外刻菊瓣纹,里印福寿字,这类青瓷浙江龙泉窑大量生产,白马山窑应属龙泉窑系。 广西省: 永福窑:在今广西永福县,故名.烧瓷于宋代,以烧青瓷为主.其产品特征和鉴定要领是: (1)胎呈灰白色,釉色有青黄、青灰、翠青、酱色等,以翠青釉最佳,在江南瓷窑中极少见,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2)产品以碗、碟等日用品为多,还有腰鼓、坛、罐、壶、瓶等产品。腰鼓造型与北方瓷窑产品不同,器形较小,两头粗中间细长,一头敞口呈喇叭形,一头呈圆球形,釉下绘褐彩图案。(3)装饰技法有印花、刻花、贴花、和彩绘,以印花为主。纹饰多以花卉、海水、蜻蜓、游鱼为题材,尤以缠枝菊花、折枝牡丹纹较多见,大多采用模印,花纹清晰,在一定程度上受耀州窑影响。(4)装烧方法采用支钉叠烧,碗碟的器内或器底留有4--5个支钉痕,以5个为多见。 藤县窑:在今广西藤县,故名。烧瓷于晚唐五代至宋,晚唐五代烧青瓷及酱褐釉瓷,宋代烧青白瓷。其宋代白瓷产品的特征及鉴定要领是:(1)胎质洁白,细腻,坚致,胎体较薄。少数胎体较厚,质地疏松,胎色呈灰白或紫色。(2)釉色青中偏白,有少量呈青灰或米黄色,有的有细小开片。(3)器形有碗、盘、盏、碟、杯、钵、壶、罐、瓶、灯、枕及腰鼓等,以碗、盘、盏、碟为主,制作规整。造型多取材于植物的瓜果、葵、莲等,有作瓜棱形、葵瓣形和莲瓣形的,也有仅作葵口、莲瓣口的。(4)装饰以印花为主,兼用刻划花和贴花等手法。纹饰常见的有缠枝、折枝花卉,缠枝卷叶、束莲、萱草、海水游鱼、海水戏婴、飞禽等等,而以缠枝花卉最流行,花卉主要有菊花、牡丹、芙蓉、莲等。印花线条清晰流畅,但较繁缛。缠枝花纹在耀州窑等瓷窑常见,但以席纹、菱形纹等作衬底纹的纹饰为藤县窑所特有。蓖纹在龙泉窑、耀州窑、福建诸窑中多见,但以细密的蓖纹作波涛汹涌的海水,海水中有一海兽的图案,为其它瓷窑中未见。(5)早期普遍采用一钵一器的仰烧法,器物圈足或圈足内无釉露胎,足壁内墙斜削。后期采用叠烧法,器物内底往往留有沙圈垫痕。 容县窑:在容州境内(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故名,建于宋代,发现两处窑址,一在县西,烧青白瓷,遗物以碗最多,此外尚有杯、盏、盘、壶、钵等器;一在县东,主要烧绿釉,绿的色 调与低温铅釉者不同,遗物有印花缠枝菊纹小碗,纹饰布局一如北方耀州窑系风格,唯胎白而薄,釉色翠绿艳美。 兴安窑: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严关附近,故名。始烧于宋代,地面遗物以青瓷占主要比重,尚有黑釉及玳瑁釉标本;装饰多为印花,印纹陶范也有发现,印花碗有

文档评论(0)

ddw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