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瓷砖精品金意陶森活木:营销近视症的防治》.doc
中国企业营销近视症及其矫治
第六,行为动力上的重政策扶持轻市场竞争现象。一方面,在市场出现疲软,产品销售不畅,资金周转失灵时,许多企业不是积极寻求开拓市场,刺激需求,增加销售的方法和措施,而是希望政府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来解救自己;另一方面,当一些在国内市场面临强大的处企抢夺市场时,也不是积极应战,而是希望通过政府贸易保护政策来解救自己。其实从根本上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扶持和保护只能是短暂的。企业只有眼睛向内,强化自身,下功夫打好家门口这一仗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才是最根本的出路,也才能赢得宝贵的发展时机。从这个意义上讲,来自企业自身,来自市场,来自竞争的发展动力才是最根本的和最持久的。
与正常企业相比较,患有营销近视症的企业根据其严重程度的不同,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轻度近视,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各自的具体特征见下表:
近视程度
指标特征 轻度近视
指标
1.营销计划制定状况 有中期计划,但无三年
以上的长期计划
2.营销机构地位及设置 地位一般,无营销情报
状况 部门
3.营销机会识别与利用 能分析出2—3年内的
力 营销机会
4.新产品开发状况 3—5年能开发出一种
新产品
5.自身市场地位识别力 清楚自身在行业中的
地位但不清楚行业发
展趋势
6.产品适销状况 产品适销率在80%左
右,经过促销努力,产
品基本无积压
7.顾客巩固状况 顾客巩固在20%左右,
新顾客占80%
8.顾客索赔及处理 10%左右的索赔率,但
经过处理,顾客尚能满
意
9.品牌、厂牌形象建设 品牌、厂牌3—5年有一
次在大众传播媒体亮相
机会,公关工作不力.
10.营销职能人员比重 不足企业员工的30%
近视程度
指标特征 中度近视
指标
1.营销计划制定状况 只有年度计划
2.营销机构地位及设置 对营销决策无影响,无
状况 营销情报部门
3.营销机会识别与利用 能识别当前可供企业
力 利用的机会
4.新产品开发状况 主要开发仿制新产品,
且间隔周期在3—5年
以上
5.自身市场地位识别力 不清楚企业在行业中
的地位及行业发展趋
势
6.产品适销状况 产品适销率在50%左
右,经过促销仍有20%
产品积压
7.顾客巩固状况 顾客巩固率在10%左
右,新顾客占90%
8.顾客索赔及处理 20%左右的索赔率,且
部分顾客对处理不满
意
9.品牌、厂牌形象建设 品牌、厂牌在大众媒体
上几乎没有出现过,公
关活动少.
10.营销职能人员比重 不足企业员工的10%
近视程度
指标特征 高度近视
指标
1.营销计划制定状况 没有年度计划
2.营销机构地位及设置 仅有素质较差的推销
状况 部门,无营销情报部门
3.营销机会识别与利用 不能认识出当前可供
力 企业利用的机会
4.新产品开发状况 无新产品开发意识
5.自身市场地位识别力 对市场环境变化一无
所知
6.产品适销状况 产品适销率在10%左
右,有50%的产品压
7.顾客巩固状况 顾客巩固率为0,全靠
新顾客带来收入
8.顾客索赔及处理 40%左右的索赔率且
对索赔置若枉闻,有法
律纠纷
9.品牌、厂牌形象建设 品牌、厂牌在大众媒体
上没有出现,未开展过
公关活动.
10.营销职能人员比重 不足企业员工的5%
二、中国企业营销近视症的成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染上营销近视症的一般原因主要有市场营销环境因素,市场营销观念因素和企业决策者的素质及能力因素。中国的营销近视症既有这三个方面因素的作用,也与中国市场环境的特殊性密切相关。具体的成因主要有:
第一,旧体制条件下形成的企业行为模式的惯性作用,使企业难以从落后的经营观念中摆脱出来。特别是传统经济理论对市场的否定,对一些决策者产生了很深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其市场意识淡漠,仍然迷信于“好酒不怕巷子深”等古训,一味追求产品质量,技术标准的“先进性”,但是由于忽视市场形势的变化,这种“先进性”始终具有局部性和暂时性。比如,我国在计划经济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建立的某一些大中型企业,至今仍处在“反复引进”的境地,在一定程度上与它们忽视国际市场的变化有关。同时,也有一部分企业的决策者在进入市场初期,不按市场规律办事,在未弄清市场行情及走势的情况下,盲目上项目和规模,在付出沉重代价之后,很快染上了“市场恐惧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13起典型火灾案例及消防安全知识专题培训.pptx
-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深度分析材料内涵,扣住情境任务写作+课件22张.pptx VIP
- GBT1037-2021 塑料薄膜与薄片水蒸气透过性能测定 杯式增重与减重法.pdf
-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支架设计规范GB50981-2014.pdf
- SH∕T 3022-2019 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设计标准.pdf
- 初中数学知识点(苏教版).doc VIP
- 浅谈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对工薪阶层的影响.docx
- 物资采购领域廉洁风险防控建设重要性及对策建议思考.docx
- “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记录.docx
- 2021年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试题.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