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西省吉安市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中国地质调查局
江西省吉安市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
刘细元
(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南昌 330201 )
提 要:吉安市位于赣江中游地带、吉(安)—泰(和)红层盆地中北部,地下水
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红色碎屑岩类溶隙裂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和构造裂隙
水四种基本类型。笔者采用DRASTIC 评价方法,将区内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划分为
防污性能较好、防污性能中等、防污性能较差3 个等级区,为制定地下水资源保护
区划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地下水; 防污; 调查评价; 江西吉安
中图分类号: X141 文献编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135(2006)03-
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部,是以电子、医药、食品、电气机械、建材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势必对环境产生比较严重的
影响。尤其是有些企业设备陈旧和生产工艺落后,且与居住区交错分布,甚至随意排放“三
废”,对地下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为了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及时制定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和地下水资源保护区划,很有必要对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进行适当的评
价[1]。笔者在开展吉安市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项目时,对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进行了
阶段性总结。
1.研究评价区自然概况
吉安市位于赣江中游地带,以波状起伏的丘陵岗地为主。区内地貌形态成因类型,有流
水侵蚀高丘、流水侵蚀剥蚀低丘、流水侵蚀剥蚀岗地、河流冲积平原、溪沟堆积谷地五种地
貌类型。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较充沛。多年(1951 ~ 2002 )年平均
降雨量1 503.0 mm, 3 ~ 6 月份为雨季,降雨量约占全年的60% 。赣江吉安段多年(1913 ~
2002 )平均水位42.72 m 。
评价区处于吉(安)—泰(和)红层盆地中北部,以白垩纪红色碎屑岩系为主,河流两
岸为第四纪松散沉(堆)积层区。在盆地东部边缘分布有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地层,岩
性以碎屑岩为主、少量碳酸盐岩类,局部有呈脉状或似层状产出的玄武岩类[2]。
2.研究评价区水文地质条件
2.1 区内地下水基本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根据含水地层的岩性组合、地下水赋存条件与水力特征,可将评价区内的地下水划分为
松散岩类孔隙水、红色碎屑岩类溶隙裂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和构造裂隙水四种基本
类型[3~5] 。
(1)松散岩类孔隙水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赣江、禾水两岸及其支流地区冲积层砂砾卵石层中,主要为
潜水,局部具承压性质。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灌期稻田水的渗入,侧向补给甚微。雨
季洪水期近河岸地带部分得到河水返补给,平水期和枯水期地下水均排泄于河流中。河流两
岸的Ⅰ、Ⅱ级阶地为内迭阶地,具有统一的地下水位,向河流排泄。其余为基座阶地,地下
收稿日期:2006—07—21
基金项目:国家地质大调查项目江西省主要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1212010540303)
作者简介:刘细元(1958),男,高级工程师,从事区域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工作,E-mail:jxlxy108@126.com。
1
水则在阶地前缘或遭受冲沟切割破坏的低洼部位以下降泉形式排泄。覆盖型碳酸盐岩分布
区,松散岩类孔隙水与下伏岩溶水之间一般无明显的隔水层存在,多构成统一的含水体。局
部地段砂砾卵石层中夹有薄层亚粘土透镜体,致使形成一部分悬挂水,出现孔隙水水位高于
岩溶水水位的现象,其径流排条件仍直接受岩溶水的控制。
(2)红色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
该类地下水赋存于红色碎屑岩类的溶蚀孔隙、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中,其补给来源为大
气降水入渗。由于岩石主要为钙质胶结的粉砂岩、泥岩夹砂岩,风化后,地表常为粘土层覆
盖,降水渗入补给条件较差,径流途径短,多无排泄点,常呈面状渗流在地形低洼处排泄。
局部砾岩、砂砾岩分布地段,受构造影响,裂隙较发育,沿构造裂隙带接受降水补给,径流
条件视构造裂隙发育程度而定,多以下降泉形式在地形低洼处排泄。地下水动态与降水关系
不明显或显示滞后特征,地下水径流速度缓慢,交替循环条件较差。
(3)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
在研究区旧屋下北为灰岩裸露区(该含水层为石炭纪至二叠纪灰岩),地下水补给来源
主要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