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拖延心理学.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书卖点 本书卖点 我们都因拖延而焦虑,却又在焦虑中拖延 “明明知道那么多事情堆在眼前:摊开的文件、散乱的衣橱或者只是一个该打的电话、一封该发出去的邮件,还有自己焦急不安的小心脏,我们还是边咬着手指甲边想,再待一会儿,就一下下……” “我每天都很焦虑,惦记着要做的事,然后却不停地看网页直到半夜,怎么办?” 我们为什么会拖延 “我们都是完美主义者,希望能做好,却害怕失败,所以迟迟不肯迈出第一步。” “有时因为拖延,我们反而阴错阳差做得比较好;有时因为拖延,别人称赞我们的小聪明和高效率;在最后期限过去时,如释重负的感觉也让人很享受。 “拖延源于厌恶和憎恨。如果我们讨厌某个人、某件事,可能对于这个人和这件事消极怠工,作为另类反抗的一种形式……” 克服拖延的第一步 请摒弃你对拖延的恐惧、羞耻、担忧以及自我憎恶,只有在宽容乐观的态度和心平气和的情绪下,你才能看清自己为什么会拖延,才有可能让拖延之手从你的生活中松开!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拿起武器,向拖延宣战 在阅读本书之前,也许你会认为,拖延是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的小毛病,有些人会对这总也改不掉的习惯抱有些许懊恼,有些人会为在最后一秒钟的灵感迸发沾沾自喜,而这似乎都是生活的常态。 但是,当你愿意去深入了解这一行为的时候,你会在网上发现很多因拖延而痛苦不堪的网友。在某网站上有一个名为“我们都是拖延症”的小组,小组成员用文字宣泄着拖延带给他们的痛苦、悲伤、忏悔、无助以及绝望——“拖延症,我想流泪”,“真的没有救了吗?”诸如此类;更让人惊讶的是,小组成员以每天30人的速度在递增。在仔细阅读了很多人的帖子后,你会发现,组内的发言很多都是个人经历的列举,并没有太多专业书籍以及专业人士的指导。 即使目前的你并没有因为拖延而产生如此的困扰,但你一定也想知道,拖延这种行为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心理奥秘?为什么拖延会给大家的生活、学习带来如此多的困扰呢? 其实,随着整个社会、各个行业运转速度的加快,拖延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解决这个问题的紧迫性日益凸显。焦虑,拖延,更焦虑,再拖延,每一种行为的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心理根源,也只有了解这些根源以后,才能反过来控制拖延行为的发生。而目前的现状却是:国内外的相关书籍相对较少,国内的研究几乎没有。在这本《拖延心理学》中,两位25年以来一直潜心研究拖延的美国心理学专家,联袂奉上一本25年来在国外畅销的心理学专著,对于在不同程度上都有着拖延行为的我们来说,是幸运,是福音,也是解读拖延心理、战胜拖延顽症的强大武器。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拖延vs行为 第1章质疑拖延:是可恶的坏习惯还是应得的报应 第2章审问拖延:被架在审判席上的失败恐惧症 第3章对话拖延:拖延你好,成功再见 第二部分 拖延vs心理 第4章挣扎中的拖延者:成为战败者怎么办 第5章心理舒适区:对亲近与疏远的恐惧 第6章拖延时钟:你知道现在几点吗 第三部分 拖延vs大脑 第7章世界上存在“拖延基因”吗 第8章如何打造大脑的全局领导力 第9章你是怎样变成一个拖延者的 第10章拖延行为模式的法庭大调查 第四部分 拖延vs征服之战 第11章作战前传:拖延大盘点 第12章作战武器:明确的目标与可行性的计划 第13章作战方法A:学会怎样判断时间 第14章作战方法B:学会“接受”和“拒绝” 第15章作战方法C:利用你的身体减轻拖延 第五部分 拖延vs建议 第16章对患有注意力缺失紊乱和执行功能障碍拖延者的一些建议 第17章巧妙应对造成拖延的文化压力 第18章聪明摆脱被动拖延的怪圈 附录一拖延研究25年 附录二拖延处理技巧汇编 对《拖延心理学》的赞誉 对《拖延心理学》的赞誉 “想要向拖延的恶习开刀?两位加利福尼亚心理学家在她们治疗拖延者的实践中精准地捕捉到了拖延的根本原因。” ——《今日美国》 “什么原因导致人们拖延,有哪几种不同的拖延风格?本书对以上问题做了精彩的探索。” ——《健身》 “博克和袁两位博士通过本书让拖延者学会如何减轻拖延后,拖延者的自我感觉有了明显提升,除了更佳的表现和更好地享受生活之外,他们还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 ——《纽约时报》 “拖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