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论——利水渗湿药精要.ppt

  1.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各论——利水渗湿药精要.ppt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思考 我们学过的能祛除湿邪的药物(章节)种类有哪些? 祛湿 祛湿,祛除湿邪的总称,包括化湿、利湿、燥湿等。 燥湿:用苦味药祛除湿邪,适于湿邪上泛,因苦味主降。(清热燥湿药) 化湿:用芳香类药物祛除湿邪,适于上焦及脾胃湿邪,芳香入脾。化湿醒脾。(芳香化湿药) 渗湿:用味淡的药物利湿的方法。淡渗利湿。(利水渗湿药) 利湿:用利湿药物使湿邪从小便排出的方法,有淡渗利湿、温阳利湿、滋阴利湿、清暑利湿、清热利湿、温肾利水等法,适于中下焦湿邪。 概述 含义:凡功能通利水道,渗除水湿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 功能:通利小便,尿量增加→体内蓄积水分随尿排出→适应症:主要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症等病症;对于湿温、黄疸、湿疮等湿热为患,亦具有治疗作用。 概述 药性特点: 味多甘、苦、淡, 性多寒、平。 主要归肾、膀胱经,兼入脾、肺、小肠经。 注意:阴虚者慎服,孕妇慎服。 概述 分类: 1、利水渗湿药。性味多甘淡平或微寒,适应于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痰饮等证。 2、利尿通淋药。性味多苦寒,用于小便短赤,热淋、血淋、石淋及膏淋等证。 3、利湿退黄药。性味多苦寒,用于湿热黄疸。 利水渗湿与峻下逐水的功用区别 ①作用峻缓 ②驱邪途径 ③主治范围 教学要求 掌握利水渗湿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及分类; 掌握 茯苓、泽泻、薏苡仁; 车前子、滑石、木通、石韦; 金钱草、虎杖、茵陈蒿; 熟悉猪苓、海金沙、萆薢、萹蓄、瞿麦、垂盆草等。 第一节 利水渗湿药 茯苓(白茯苓)《本经》 茯苓各用药部位: (1)茯苓:为整个的菌核,以云南野生者为佳,安徽种植者较次。总的,以茯苓的内部充实有私质者为上品,若质轻虚,而豁性少者系老苓,则为下品。其主要功效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化除痰饮,宁心安神。 (2)赤茯苓:即茯苓的内部呈淡红者。其功效长于清利湿热,利窍行水。 (3)白茯苓:即茯苓内部呈白色者。偏于健脾渗湿。 (4)朱茯苓:即用朱砂拌过的茯苓,又叫辰茯苓。其目的是加强安神的作用。 (5)茯神:系白茯苓中心有细松根穿过者,也叫茯神木、茯苓木。其功能长于安神。 (6 )茯苓皮:是获荃削下的黑褐色外皮。专用于利水消肿。 茯 苓 茯 苓 【性味与归经】 甘、淡,平。 归心、肺、脾、肾经。 【功效主治】 茯 苓 利水渗湿 特点:利水不伤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 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朮等配伍; 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 属于脾虚者,可与党参、黄芪、白朮等配伍; 属于虚寒者,可与附子、白朮等同用。 茯 苓 2.健脾—脾气虚证。 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朮、山药等配伍。 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茯 苓 3.安神—心脾两虚之失眠、心悸、食少、乏力等。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抗肿瘤,抗精神分裂症。 茯苓 注意:捣碎入煎剂。 【处方用名】 1. 茯苓、白茯苓、云茯苓、云苓(去皮,蒸熟,切片,晒干用。偏于健脾宁心) 2. 赤茯苓、赤苓(去皮,取菌核的淡红色部份,蒸透切片,或辗碎用。偏于渗湿泄热) 3. 朱茯苓、辰茯苓、朱砂拌茯苓(取白茯苓净片,用朱砂 2% 拌匀后用。可增强宁心安神的作用。) 白茯苓、赤茯苓、茯苓皮、茯神之比较 茯苓皮:长于利水消肿; 赤茯苓:长于渗湿泄热; 白茯苓:长于健脾,并能利水、宁心; 茯神:菌核的心部,有松根穿过,长于宁心安神。 薏苡仁 薏苡仁 【性味与归经】 甘、淡,微寒。 归脾、肾、肺经。 【特点】 为种仁但不富含油脂 【功效主治】 薏苡仁之应用 利水渗湿—利水不伤阴,功似茯苓 配白术 健脾止泻—脾虚泄泻(炒用) 伸筋利痹—湿痹筋脉拘挛,胸痹。配麻黄 清热排脓—肺痈、肠痈。配芦根、桔梗 薏苡仁 【处方用名】 1. 薏苡仁(薏米仁)、苡仁、米仁、生苡仁、生米仁(去壳晒干用,清利湿热宜生用) 2. 炒薏苡仁(炒用,健脾宜炒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 茯苓与薏苡仁之鉴别 相同点:二者均为甘淡平和之药,渗湿健脾之品; 同中之异: 茯苓性平,作用和缓,祛邪不伤正,无寒热虚实之偏,可适用于寒热虚实各种水肿; 薏苡仁性偏寒凉,清热利湿力强,泻邪又兼补。 不同点: 茯苓兼入心经,具有宁心安神作用; 薏苡仁则具排脓消痈之效,又为治湿痹常用之药。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