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循 环 缺 血精要.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后 循 环 缺 血精要.ppt

本文专有名词缩写 PCI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VBI 椎基底动脉缺血(vertebrobasilar ischemia)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fufficiency) BPPV 良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MV 偏头痛性眩晕(migrainous vertigo) 我们想了解的问题??? VBI与PCI关系 头昏=供血不足=PCI? PCI与CCCI关系 VBI历史沿革 VBI是20世纪60年代由德国Zulch教授通过血液动力学基础上提出。人们将此概念引申到后循环,产生了VBI的概念 VBI历史沿革:国外情况 1987年国际疾病分类2神经病学分册(ICD-9)的脑血管疾病分类中,在短暂性脑缺血(435)项下有颈、基底椎动脉供血不足 1990年ICD-10神经系统疾病中,在TIA和相关综合征(G45)项下有椎基底动脉综合征(G 45.O),无“VBI”的病名 1997年ICD-9临床修订版一脑血管疾病,在短暂性脑缺血(435)项下,有椎基底动脉综合征,无“VBI”的病名 VBI历史沿革:国内情况 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第三项中,增加了VBI,但未列出相应诊断标准 VBI历史定义 1988年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提出的VBI标准 1989年WHO提出的短暂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 2005年有学者(罗毅)提出了一个初步确诊VBl的诊断标准 以上定义共同点:诊断标准都强调症状的短暂性,都限定要有脑干的症状或体征,都提出单一的眩晕不能诊断 经典的VBI概念有两个含义,临床上是指后循环的TIA,病因上是指大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性低灌注 Caplan L.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then,now,and tomorrow.The Thomas Willis Lecture000.Stroke,2000,31:2011-2023. 但当随前循环缺血的病因和机制都被明确,颈动脉供血不足这一概念被摈弃,VBI概念仍被广泛使用 国内更有将VBI的概念泛化,认为它是一种既非正常又非缺血的状态。导致VBI概念不清、诊断标准不明、处置不规范。 VBI PCI 2006年: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 背景:(1)后循环缺血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颈椎骨质增生仅是罕见的情况;(2)后循环缺血的最主要机制是栓塞;(3)无论是临床或影像学检查都无法可靠地界定既非正常又非缺血的状态;(4)虽然头晕/眩晕是后循环缺血的常见症状,但头晕/眩晕的常见病因却并不是后循环缺血。(5)国际疾病分类中已不再使用VBI 同义词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后循环的TIA与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疾病、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后循环缺血的常见综合征:后循环TIA、小脑梗死、延脑外侧综合征、基底动脉尖综合征、Weber综合征、闭锁综合征、大脑后动脉梗死、腔隙性梗死(运动性轻偏瘫、共济失调轻偏瘫、构音障碍一拙手综合征、纯感觉性卒中等)。 国内知名专家对PCI的争论 王拥军 2006年 支持PCI: 1. VBI=“垃圾筐”,出现持续24 h甚至数天的VBI诊断 颈椎病=眩晕 3. VBI=历史产物 4. 共识≠指南 李承晏 2008 不宜诊断 VBI 也不太支持PCI 1.国际疾病分类中已没有“VBI”这个病名 2.按“VBI”的诊断标准事实上就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的TIA或脑梗死,VBI多此一举 3.目前临床上很多VBI并不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疾病 4.单一的眩晕不是由椎基底动脉系统的TIA或脑梗死引起 5. PCI的概念很明确;VBI的概念相当模糊 6.临床上用PCI指椎基底动脉系统的TIA和梗死足够,没有必要用“PCI”来替代“VBI” 苏镇培质疑 “共识”,认为多余(2007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 1. 美国医学文献分板和检索系统增强网(Medlineplus):椎基底循环疾病(Vertebrobasilar circulatory disorders),同义词是VBI和PCI PCI没有取代了VBI 2. 国际上无PCI共识或指南,国内无必要再搞一个后循环缺血共识 3. 中国“共识”,要有中国的资料:“栓塞是后循环缺血的最常见发病机制。”欧美是这样,中国是如此? 4. 基本内容源于Caplan的2篇文章(2000年) 5. 个别几个专家的共识 黄如训等2009年建议 缺血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