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湘电电动汽车可行性研究报解读.doc
湘电集团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基地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A版)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
(原机械工业部第八设计研究院)
二○一○年九月
湘电集团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基地项目
项目代号:8314(ⅩⅩⅩⅧ)KX
可行性研究报告
(A版) 本卷共计:
文字:109页
图纸: 3 张
院 长:易 凡
生产技术副院长:王 少 春
项目总设计师:王 建 波
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
(原机械工业部第八设计研究院)
(工程设计资质等级:甲级 证书编号:A143000768)
(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等级:工咨甲22220070010)
二○一○年九月
参加设计及验证人员名单
王建波
张 华
杨占春
谭煜东
莫 琼
佘小林
刘体国
唐 军
熊晋康
目 次
1 总论 1
2 承办企业的基本情况 12
3 需求预测及拟建规模 14
4 物料供应 32
5 厂址及自然条件 34
6 设计方案 35
7 环境保护 57
8 职业安全卫生 61
9 消防 68
10 节约能源和合理利用能源 73
11 企业组织与人力资源配置 76
12 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78
13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80
14 经济分析 86
15项目招标方案 102
16主要结论及建议 105
附表1.电动汽车电机联合厂房新增主要设备表 106
附表2.控制系统联合厂房及物流仓库新增主要设备表 109
附图1. 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基地建设项目
区域位置图 No:8314(ⅩⅩⅩⅧ)KX-1A-Z-1
附图2. 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基地建设项目
总平面布置图 No:8314(ⅩⅩⅩⅧ)KX-1A-Z-2
附图3. 电线电缆制造基地项目及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基地项目
地块布置图 No:8314(ⅩⅩⅩⅧ)KX-1A-Z-3
1总论
1.1概述
1.1.1项目名称: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基地项目
1.1.2项目主办单位、法人代表、法定地址、规模
项目主办单位:湘电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法人代表:周建雄湖南省湘潭市下摄司街302号731传真本次预征用地2#地块为168.48亩,投资30000万元,用于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基地项目(一),3#地块为329亩,投资78699万元,用于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基地项目(二)。
本项目由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基地项目(一)和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基地项目(二)构成,项目项目总投资万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达产年(2013年)销售收入元,利润总额为元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规划的要求,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的5%-10%,年生产销售电动汽车150万辆以上;到203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50%以上,年生产销售电动汽辆。在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的不断推动下,在汽车行业及相关产学研单位共同努力下,我国建立起了电动汽车三纵三横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车三种整车技术为三纵,多能源动力总成系统、驱动电机、动力电池三种关键技术为三横的研发布局,采取了整车企业牵头、关键零部件配合、第三方监理、产学研结合、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同步研究、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的创新研发体制。全国共有200多家大型汽车企业和相关零部件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3000多名中高级科技人员直接参加了电动汽车专项研发。
在国家863”连续两个五年计划的引导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基本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平台、构成了比较完整的关键零部件体系,各大汽车企业相继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实现了小批量生产整车的能力和局部区域的商业化示范运行。。
1.3.3.1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进世纪以来,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突飞猛进。油电混合动力技术进入产业化,锂动力电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车用燃料电池技术不断进步。这一系列技术非常适合在我国能源资源状况下推广应用。
从能源状况来看,相对于高达50%的石油对外依存度,我国电力供应充足,装机容量8亿,同时我国电力来源广泛,可以充分利用多种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其中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所占的比例也将越来越大、电力能源具有转化效率高、排放较集中、方便运输、终端分布广泛等优势,足以支持我国汽车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新能源电动车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
从自然资源来看,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方面,我国也有着天然优势。电动汽车的关键零部件电池和电机所需的原材料在我国来源极为广泛,锰、铁、钒、磷、稀土永磁材料等在我国都是富产资源,为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资源保证。
1.3.3.2适应国家能源环保战略及可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