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归纳华)详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药理学(归纳华)详解.doc

中药药理学 第一章 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1、对寒证动物灌龙胆草、黄连等寒凉药和执证动物灌附子、干姜等温热药电刺激后,大鼠痛阈值和惊厥值升高,中枢处于抑制增强状态; 2、用寒凉药灌胃一周,大鼠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含量降低,而抑制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含量升高。 3、寒证大鼠经热性温阳药或温性补气药灌服3日,可使脑内NA和DA含量升高,而使脑内5—HT含量降低。 总之,许多寒凉药具有抗惊厥、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而温热药如麻黄、麝香等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二、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1、寒证病人的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低,即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低,表现为唾液分泌量多,心率减慢,基础体温偏低,血压偏低、呼吸频率减慢。而热证病人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高,即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高,出现相反的变化。 2、寒证、阳虚证病人副交感神经—M---CGMP系统功能亢进,病人尿中CGMP的排出量明显高于正常人,阳虚病人血中也占优势。在服用温热病和助阳药后,提高神经---B----CAMP含量,使失常的CAMP/CGMP比值恢复正常。 3、热证病人尿中CAMP含量高于正常人,在服用寒凉病和滋阴病后能提高细胞内CGMP水平,使比值恢复正常。 4、滋阴药知母、生地、龟甲均可使升高的B受体的最大结合点位数值降低,而使降低的M受体最大结合点位数值升高。 三、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1、长期给予温热药可使其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卵巢等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而寒凉药则使这些内分泌系统功能受到抑制。 2、大多数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如温热药鹿茸、肉苁蓉、人参、刺五加、黄芪、白术、熟地、当归、何首乌具有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 温热药附子、肉桂、紫河车、人参、黄芪、何首乌具有兴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 温热药附子、肉桂、鹿茸、紫河车、补骨脂、冬虫夏草、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海马、蛤蚧、人参、刺五加、五味子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具有兴奋作用。 四、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1、寒凉药或温热药可通过影响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和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热证或寒证。 2、细胞膜钠泵活性与热证或寒证异常有关,肾阳虚病人红细胞膜钠泵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人。经用温热病红细胞膜钠泵活性均有明显提高。 3、寒凉药生地、知母等具有抑制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的作用。知母菝葜苷元是知母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一个抑制剂。生地地黄梓醇是生地抑制钠泵活性的有效成分。 五、寒凉药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 第二节 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1、辛味药:入肝、脾、肺经。含挥发油。能行能散,具有健胃、化湿、开窍、行气等功效。共同特点是含有芳香性挥发油。 2、酸味药:入肝、脾、肺经。单酸味药含量有机酸类成分,单涩味药主要含鞣质。酸涩药也含鞣质。鞣质具有止血、止泻、治疗烧伤、促进胃溃疡愈合的作用。如紫株、棕榈炭、侧柏叶、地榆等均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3、甘味药:入肝、脾、肺经。甘味药的化学成分以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苷类等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成分为主。芳香化湿药、理气药、开窍药中没甘味药。甘味药能补五脏气、血、阴、阳不足,能补充营养,强壮人体,增加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4、苦味药:主入肝经。含生物碱和苷类成分为多。清热燥湿药和攻下药多是苦味药。 5、咸味药:肝、肾经。主要分布在化痰药和温肾壮阳药中,多为矿物类和动物类药材。主要含无机盐成分。 第三节 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研究现状 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功效主是兴奋子宫平滑肌的张力。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现状 对中药有毒无毒的现代认识 一、急性毒性反应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的中药有:马钱子、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细辛、生天南星、黄药子等。 2、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反应的中药有:含乌头碱类: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含强心苷的药物:蟾酥、罗布麻叶、万年青、黄花夹竹桃等。 3、对呼吸系统的毒性反应的中药有:苦杏仁、桃仁、李子仁、枇杷仁、白果、商陆。含氰苷、氢氰酸。 4、对消化系统的毒性反应的中药有:斑蝥中毒可致急性胃肠炎。苍耳子、黄药子、川楝子、雷公藤可引起肝脏捐害。 5、对泌尿系统的毒性反应的中药有:斑蝥、关木通、青木香、广防已等。 6、对造血系统的毒性反应的中药有:斑蝥、狼毒、雷公藤。 二、长期毒性反应 三、过敏反应 四、致畸胎、致突变及致癌作用。 第一章 解表药 1、概述:发汗解热、抗病原微生物作是解表药发散表邪的主要药理学基础。 ①发汗 ②解热 ③抗病原微生物 ④镇痛、镇静 ⑤抗炎 ⑥调节免疫作用。 麻黄 主要有效成分是生物碱(麻黄碱,伪麻黄碱等)。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①发汗 ②平喘 作用机理是

文档评论(0)

挑战不可能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