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运行下洞庭湖盆冲淤过程响应水沙调控阈值.pdfVIP

三峡水库运行下洞庭湖盆冲淤过程响应水沙调控阈值.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峡水库运行下洞庭湖盆冲淤过程响应水沙调控阈值.pdf

第69 卷第3 期 地 理 学报 Vol.69, No.3 2014 年3 月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March, 2014 三峡水库运行下洞庭湖盆冲淤过程 响应与水沙调控阈值 1, 2, 3 1 2 1 4 周永强 , 李景保 , 张运林 , 章新平 , 黎昔春 (1.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长沙410081;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08;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4. 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 长沙410007) 摘要:以1951-2011年洞庭湖区及荆江段干流主要控制站实测径流输沙量资料为依据,分析三 峡水库不同蓄水阶段及不同调度方式下洞庭湖盆冲/淤响应,并提出上游来水来沙调控阈值。 结果表明:① 荆南三 ( 四) 口流量与枝城站流量、荆南三( 四) 口输沙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 (p 0.0001) ,决定系数r2 分别为0.859 及0.895。② 与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前 (1999-2002) 相比, 一、二期蓄水阶段及全面试验性蓄水阶段 (2008.10-2011.12) 洞庭湖盆年均冲淤量由+4796.4× 4 4 4 4 10 t 依次递减为+684.1×10 t 、+449.8×10 t 及-559.6×10 t ,湖盆冲淤率由+70.25%分别降至+ 31.13%、+23.56%及-42.64% 。③ 预泄调度及蓄水调度期,湖盆泥沙均由以淤积为主转变为以 冲刷为主,防洪补偿调度期湖盆泥沙表现为淤积,而在补水调度运用期则表现为冲刷。④ 洞 庭湖盆处于冲/淤临界平衡状态时的荆南三口平均流量、输沙率及含沙量分别为970.81 m3/s 、 466.82 kg/s 及0.481 kg/m3 。并认为,为增强湖泊调蓄功能,必须进一步优化三峡水库调度方 式,合理调控下泄水沙量。 关键词:荆南三口;三峡水库;径流;输沙量;洞庭湖盆 DOI: 10.11821/dlxb201403012 1 引言 实践证明,世界上一些河流上修建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改变了下游天然的水文循环 和泥沙输移过程,必然会引起水沙输移特性改变、河床或湖盆形态的调整[1-3] 。长江是我国 第一大河流,近60 年来,长江干流先后经历了调弦口堵口、下荆江系统裁弯及葛洲坝截 流发电工程建设,与此同时湖南四水流域兴建大中小型水库13318座 (截至2001 年)[4] 。频 繁的人类活动导致长江与洞庭湖水沙关系发生多次调整,直至20 世纪90 年代江湖关系才 逐渐趋于稳定[5-7] 。2003 年6 月三峡水库开始蓄水运用,大坝拦截大量上游入库径流泥沙, 如此以来,长江中下游河道水流挟沙能力不饱和[8] 。三峡水库蓄水调度运用以来,尤其是 水库补水及正常蓄水调度运用方式下,清水下泄,其下游的荆江河道首当其冲,荆江河段 水沙特性与输移过程发生新一轮的改变,而该河段江湖相通的洞庭湖盆必会做出较明显的 冲床响应。那么,受三峡水库不同蓄水阶段及不同调度方式影响,洞庭湖盆冲/淤会作何方 收稿日期:2013-09-09; 修订日期:2013-12-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湖南省重点学科 (地理学) 建设项目 [Foundation: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Construction Program of the Key Discipline (Geography) in Hunan Province] 作者简介:周永强 (1988-), 男, 湖南江永人, 硕士生, 主要从事湖泊生态系统动力学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