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影、神——陶渊明的生命哲学.docVIP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形、影、神——陶渊明的生命哲学 《形影神》组诗,是陶渊明一生思想的结晶,是陶的生命哲学。清人马墣云:“渊明一生之心寓于《形影神》三诗之内,而迄莫有知之者,可叹也!”从艺术的方面来说,渊明的这三首在写作上采取直叙的方法,没有多少形象,可以说是典型的以议论为诗。有人评云:“此三诗甚率然”,但它并非淡然无味,“平典如《道德论》”的那种,而是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它不仅是陶渊明个人的“一生之心”的寄寓,是了解渊明的人生境界、艺术境界、人生矛盾的关键,而且就其哲学的价值来说,是在当时的哲学语境中所能做出的对生命的本质的最透彻的认识,以及高度的概括与分析。并且,在整个中国古代的思想史脉络中,渊明的形影神的生命哲学,也带有承上启下的性质。一方面他是对魏晋生命哲学的继承的与发展,并且其思想史脉络远透先秦的道家,与并时的佛教也有一种至少是概念上的联系,与后世宋明理学、心学也有能遥相呼应。历来的文人学者,对《形影神》思想做直观的论述的有不少,利用拟作的方式对其作继续或不同的阐释的人也不少。但是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研究渊明的《形影神》还是很缺乏的,某种意义上说,这个问题仍然是今后陶渊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 《形影神》组诗三首,旧传各本陶集都列在五言诗之首,大概是因为其内容重要的关系。陶诗以抒情叙事为主,但《形影神》则为立言之作。古人的意识中,带有立言性质的作品,是高于一般的抒情之作的。将它放在五言诗之首,很可能是渊明自己的安排。其写作的时间,虽然文献中没有的记载,但应该是五十岁前后所作,理由即上文陈说的,渊明比较集中地思考生死问题,在五十岁前后。逯钦立系此诗于义熙九年渊明四十九岁时,也可备一说。 《形影神》总题下有一个小序。大体有序的作品,都是作者认为比较重要的。《形影神》既然是严肃的立言之作,就不能不对其宗旨有所交代: 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心焉。 渊明说自己作这三首诗,是为了破除人们因为认识不到生命的真相,只一味沉陷在惜生的情绪里,并且为了惜生而进行种种的经营,或求仙、或求往生净土、或立善求名以图不朽。渊明指出形与影,都是受着个体生命欲望的支配,是人类诸种痛苦的根源。只有超越于个体生命欲望之上的理性精神,才能认识到生命真相,并建立起顺应自然、居常待终的正确态度。其目的就为了超越人们因执着于个体生命,将其作为自身所有物而带来种种痛苦。 组诗的第一首为《形赠影》: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但余平生物,举目情悽洏。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 形是生命体本身,即我们所说的七尺之躯。生命本是万物变化中产生的,草木虽也是一种生命,但无意识,所以不会有忧生的自觉。人类之外的动物,虽有感觉与行动,但并无自觉的生命意识,所以也不会有很自觉的惧死心理。只有人类,因为“禀神智以藏照”,对自身的生命有了完全的自觉,并且长期习惯于视“我”为生命的拥有者与主宰者。但死亡的事实摧毁了人们的这种信念,发现自我的生命,原来并非自我所能完全支配,甚至从根本上讲,并非自我所有。面对死亡的必然来临,沉迷于肉体欲望中的“形”,唯有用更多的物质享受来填补这种空虚。渊明生平对物质享受的要求不高,唯好饮酒,所以就用“得酒莫苟辞”来作为“形”的解决办法。 针对“形”的迷惘与空虚,“影”试图用我们常说的积极建功立业、立善求名的思想来拯救肉身的惜生之痛: 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立善有遗爱,胡可不自竭。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 “影”是比“形”更高一级的自我意识,与“形”纯从物质欲望去感受生命不同,“影”从理性的角度认识生命的价值,认为形体虽有消失,但行为所造成的影响,却会经久地在人群中发生影响,有些个体的生命影响甚至能达到垂之不朽的境界。“影”认为虽然形体非自我所能主宰,但能做到生前立名,死后垂声,也不失为超越生命之限的一种方法。渊明本人,曾有很强的建功立业的愿望,《荣木》感叹“总角闻道,白首无成”,《和刘柴桑诗》中也感叹“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甚至于他的固穷守节,隐居求志,也不无立善求名的意识:“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可见,“影”的思想也是长期支配着渊明行为方式的重要思想。但是,“影”将“名”视为自我的延伸,实际上是建立在纯粹的想象之上。人们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在他活着的时候,还能部分地反馈到主观意识中,成为其感受的一部分。但既使是活着的时候,个体行为与他所造成的社会影响

文档评论(0)

liyb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