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坝水电站报告(定)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2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重庆市城口县任河水电设计院 PAGE 215 第一章 综合说明 第一节 工程概述 云阳县银坝水电站位于重庆市云阳县龙洞乡坝上村境内,为坝上河沟流域内无调节性能的引水式电站。电站首部枢纽(取水坝)位于坝上村九组黄土包,距董家坝街约620m;引水隧洞经过坝上村九组、七组、六组;压力管道经过坝上村六组;压力前池布置在坝上村六组谢家包下游侧处, 厂区枢纽布置在坝上村六组八卦庙处(庙咀),距坝上河沟流域出口(与长江汇合口处)约3.2Km。坝址以上河道长8.85Km,控制流域面积26.14 km2,河道平均坡降69.12‰;厂址以上河道长12.65Km,控制流域面积34.19 km2,河道平均坡降48.96‰。厂址淹没水位线受三峡工程最高蓄水位▽175m水位线控制。工程区距云阳新县城50Km,工程施工区有已成的乡级公路通过,工程对外交通比较方便。银坝水电站是在坝上河沟上开发???第二级电站,其上游第一级电站桂花水电站已建成发电近三十余年。 银坝水电站工程主要由取水枢纽、引水建筑物及水电站厂房等建筑物组成。该电站采用浆砌石低重力坝挡水、设计最大坝高8.85m,无调节库容坝顶底拦栅取水, 通过2529m无压引水隧洞,经过245m压力钢管引水至厂房径流发电。 银坝水电站由业主自筹资金建设,系引水式开发的无调节性能的水电站,工程开发的主要任务是发电,无其它综合利用要求。电站装机容量为2×500kw,设计引用流量为 1.144m3/s,设计最大毛水头126.5m,设计净水头124.79m,多年平均发电量为270.23万kwh,年利用小时2705h,属V等小(二)型工程。 建设银坝水电站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方向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求,对缓解云阳县电力紧缺问题,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2010年4月本公司受项目业主的委托,进行银坝水电站初步设计(代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勘察设计工作。根据委托合同书的要求,本公司组织设计人员对现场进行了查勘,初选工程枢纽建设方案,收集资料,开展外业测量工作,在项目业主的密切配合下,我司各专业设计人员抓紧时间,通力协作,现已完成初步设计(代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编制工作。 报告认为银坝水电站工程区域构造稳定,工程地质条件基本清楚,自然条件较好,建设环境较优越,技术简单可行,施工工期短,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云阳县地方电力可开发的一个电源点。建议尽快审批本初步设计(代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便开展下阶段的设计工作。 第二节 水 文 一、流域概况 拟建的银坝水电站所在流域龙洞乡坝上河沟为云阳县境内长江上游左岸的一个小支沟,发源于云阳县龙洞乡境内寨子梁、牯牛石一带,流域北侧末端最高海拔▽1300m,河流起始段由北向东流,至老鹰岩转向北流,经董家坝纳入右侧支流古坟包小河沟后,于坝上处注入长江。坝上河沟流域形状似一菱形,地势北高南低,西侧分水岭牛奶子山最高海拨▽1285m, 东侧分水岭锅地堡最高海拨▽1580m, 流域内有多处泉水出露。全流域面积41.83 km2,河道全长15.85km,总落差1125m(▽1300m~▽175m),水能蕴藏量0.54万KW。 流域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暖春早、雨旱较丰、伏旱频繁、无霜期长。据云阳县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8.7℃,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4%;多年年平均风速1.5m/s,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23.6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35.6mm。 分布广泛,田少土多,主要种植的作物有红苕、玉米和水稻以及果林等粮经作物。由于降雨年内分布不均,夏旱、伏旱严重。由于降水丰沛,人类活动轻微,流域内树林密布,水土保持良好,水流清澈见底,泥沙含量较少,水质较好。 二、流域内气候特征 流域地处盆地东部大巴山暴雨区,属亚热带暖湿季风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流域的降雨随太平洋付高脊线位置北上西进和南撤东退而变动。每年四月上旬左右,东南季风进入该地区,配合西南暖湿气流,产生锋面雨,形成第一个雨季。盛夏期间,随着付高压的北进西伸,流域处于付高压控制之下,形成连晴高湿的伏旱天气。九月份开始进入秋讯,这期间的降雨大都是付高压南撤而引起,受付热带天气系统控制,台风暴雨也常影响到本地区。因此,形成冬暖、春早、夏长、伏旱多、秋多绵雨、无霜期较长的气候特征。据流域内气象站1954年、1988年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17.9℃,极端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7~8月,并随地势的变化而变化,低山、中山、高山极端最高气温分别为41.9℃、38.3℃和29.5℃,极端最低气温则分别为-7.3℃、-10.6℃和-25.8℃。流域内无霜期随地势高程升高而减少,海拔每上升100m, 无霜期平均减少10.5~12d , 低、中、

文档评论(0)

挑战不可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