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短暂性脑缺血发的治疗对策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疗效对比研究
中文摘要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对策
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疗效对比研究
摘 要
目的:短暂性腩缺血发作(TIA)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局
部脑供血障碍导致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TIA是脑梗死的
高危因素,是完全性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先兆,如不给予积极
有效的治疗可导致完全性缺血性卒中,危及生命或导致不可
逆的神经功能损害。TIA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积极治
疗TIA是预防脑梗死、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临床治
疗方法主要有危险因素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控制血糖、
降脂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脑保护、针对犯罪血管的
支架置入术等治疗。目前仅是经验性治疗,尚缺乏对这些疗
/法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也缺乏对这些疗法的长期随访。
本研究实验设计为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试图通过本研
究找到治疗TIA行之有效的、安全可靠的方法,以指导临床。
方法:
1
疗的14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诊断均符合1996年全
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排除难控制性高
出血倾向者;年龄80岁:有房颤病史者;有严重肝肾疾病,
心功能衰竭或其他器官功能衰竭者;单纯头晕无脑干受损表
现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晕厥、阿.斯综合症、局灶性癫
痫、偏瘫型偏头痛、基底动脉型偏头痛、内耳性眩晕等。应
中文摘要
用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四组:A普通肝素组、B低分
子肝素组、C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D阿司匹林组。入院
后详细询问病史,根据患者及家属描述的TIA发作过程,记
录发作时NIHSS评分(见附表22),并详细记录患者既往史。
持续静脉泵入,每6小时一次监测凝缸系列APTT值,根据
分子肝素组给予速碧林5000U经腹部皮下注射,1次/12小
时;C: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给予拜阿斯匹灵100mg口服
3/日,波立维75mg口服1/日;D:阿司匹林组给予拜阿斯
匹灵100mg口服3/日;各组均连续应用7天后,改拜阿斯
‘
匹灵100mg口服l/日维持治疗。
3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TIA发作频率,发生脑梗死情况以
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过敏、皮疹、出血性
疾病、血小板减少等),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同时行TCD、
CTA、MRA、DSA等检查了解患者血管狭窄情况。
4终点事件:发生与TIA发作相一致的脑梗死、其他原因引
起的临床死亡、药物严重不良反应、观察满3个月、更改其
他治疗。
5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f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显著性。运用SAS6.12统计软件协助分析处理。
结果:
例,平均年龄为58.6±11.8岁。A:普通肝素组38例,B:
低分子肝素组36例,C: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36例,D:
中文摘要
阿司匹林组37例。
经t检验、x2检验各组患者年龄、性别、高危因素、TIA
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发作时NIHSS评分、用药前最后一次
TIA发作距用药时间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各组患
者具有可比性(见附表1—7)。
2在木研究中,一周时无失访,各组临床疗效比较,经有效
率的f检验,Po.05,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两比
较:A组与B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组与C组疗效比
较差异有显著性;A组与D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B组
与C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B组与D组疗效比较差异有
显著性;C组与D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抗凝治疗组即
A+B与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组即C+D比较疗效有显著性差别,
提示抗凝治疗优于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见附表8-9)。
3随访3个月时有失访及中途退出治疗者8例,失访率5.4%。
其中A组2例,B组l例,c组2例,D组3例。经有效率
的f检验,Po.05,组间疗效比较差别有显著性;两两比较
结果同上;抗凝治疗组即A+B与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组即C+D
比较疗效有显著性差别,提示抗凝治疗优于抗血小板聚集治
疗(见附表10.11)。
4查及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血管狭窄(犯罪血管)的TIA患
3个月时的临床疗效比较,经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机械通气患者下吸道感染与气路管道细菌污染关系的研究.pdf
- 机械通气对急性损伤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pdf
- 术后早期草酸铂腔化疗对大鼠结肠吻合口愈合影响及gm-csf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pdf
- 机组组合及配电故障定位的算法研究.pdf
- 树突状细胞在宫癌特异性免疫疗法中的应用性研究.pdf
- 树突状细胞及tr2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pdf
- 染料木素对去卵大鼠海马结构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突触素表达的影响.pdf
- 林生地霉致病性动物实验研究.pdf
- 树突状细胞促进ak细胞对小鼠卵巢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pdf
- 树突状细胞浸润pcna、p53、cerbb-2对胰腺癌生物学行为及其预后的影响.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