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登革热诊断与治疗精要.ppt
XX市人民医院 XXX 登革热的概念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热病毒所引起,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突起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皮疹,白细胞减少,部分病人有出血倾向。重症病例可发生严重内出血、休克等。 传播媒介 Aedes aegypti 埃及伊蚊 Aedes albopictus 白蚊伊蚊 Other Aedes: Ae polynesiensis Aedes niveus group (monkey) 主要发生于市镇人口集中地区,发病与布雷指数有关 雨季为发病高峰季节 广东省5~10月流行,其中8、9月份为高峰 有一定的周期性(4~5年) 流 行 特 点 人群普遍易感,以青壮年居多 在流行期间,隐性感染者的数量可达全体人群的1/3,可能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1~4年免疫力,对异型病毒仅有短暂免疫力 人群易感性和免疫力 有利于DF流行的因素 登革热病毒(带毒蚊、人、兽)输入 自然气候 伊蚊密度 屋内处积水容器 居民养花、养莲 建筑工地积水 水缸积水 临床表现 (一)典型登革热 1、 发热:成人起病急骤,24小时内体温可高达40 ℃, 持续2-7天,体温下降至正常,1天后又再上升,称 双峰热或马鞍热; 面潮红、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 儿童起病较慢,症状较轻,体温也较低。 2、疼痛:头、眼球后、腰背部,周身骨、肌肉、关节 疼痛; 3、皮疹:3-6天出现,持续3-4天,为多样性皮疹。 4、出血:5-8天,牙龈、鼻、皮下、消化道、沁尿系、 浆膜等。 5、消化道症状:纳差恶心呕吐。 临床表现 (二)轻型登革热 疼痛轻少疹或不出,不出血,淋巴结大,1-4天,似流感。在流行期多见。 (三)重型登革热 早期如典型登革热,3-5天时突然加重; 剧烈头痛、呕吐、谵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散大等脑膜脑炎表现。有些病例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罕见,但病死率高。 并发症:急性溶血,多见于G6PD缺陷者 精神异常,心肝肾损害等. 临床表现 从广州市今年已经发生的病例统计。 发烧症状:100%; 皮疹: 85.1%; 头痛症状:79.3%; 肌肉疼痛:40.2%; 骨痛:32.2%。 大部分的登革热病情症状类似感冒,是一种不需治疗就有可能痊愈的自限性疾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登革热诊断标准 1、生活在登革热流行地区或15d内去过流行区,发病前5~9d 曾有被蚊虫叮咬史。 2、突然起病,畏寒、发热 (24~36h内达39~40℃,少数患者表现为双峰热),伴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 3、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以及肌肉、关节和骨骼痛。 4、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 诊断与鉴别诊断 5、表浅淋巴结肿大。 6、皮疹:于病程5~7d 出现为多样性皮疹( 麻疹样皮彦、猩红热样疹)、皮下出血点等。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不脱屑。持续3d~5d 7、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脑炎样脑病症状和体征。 8、有出血倾向(束臂试验阳性),一般在病程5~8d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或胸腹腔出血。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加血常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总数减少(登革热流行已确定时) 或再加单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性(散发病例或流行尚未确定时) 治 疗 治疗原则: 早发现、早隔离、早就地治疗。 具体治疗措施: 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及预防性治疗 治 疗 一般治疗及隔离:急性期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到完全退热为止。 抗病毒治疗:在起病3-5天内(病毒血症期),可适当应用病毒唑等抗病毒药物。 对症治疗 高热时用物理降温,慎用解热镇痛药以防止在G-6PD缺乏者中引起溶血。对于病毒血症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糖皮质素。 有大量出汗、呕吐、腹泻而致脱水者,应及时补液。尽可能使用口服补液,不宜大量补液以防止出现脑炎样症状。 有出血倾向者,可采用一般止血药物如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K等。严重上消化道出血可口服凝血酶、雷尼替丁或静注洛赛克等。 有肝脏损害时,可给予维生素C、肝泰乐、凯西来、甘利欣等。 登革出血热的治疗 以支持、对症治疗为主,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休克病例要快速输液以扩充血容量,并加用血浆或代血浆,但不宜输入全血,以免加重血液浓缩。可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以减轻中毒症状和改善休克。 有DIC证据者按DIC治疗。 重症登革热的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