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河南省周口市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VIP

【精品文档】河南省周口市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河南省周口市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周口中英文学2012—2013学年度高一下期期中 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中国古代由个人撰写的四大农书中有三部出自山东,即西汉末年汜胜之(今山东曹县人)的《氾胜之书》、南北朝贾思勰(今山东寿光人)的《齐民要术》、元代王祯(今山东东平人)的《农书》,加上明代上海人徐光启撰写的《农政全书》,合称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农书”。下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山东在我国古代曾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B.受山东发达文化的影响 C.山东地方官员重视农业 D.山东在古代始终是中国的经济重心 2、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3.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  ) 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表达了人们对安定生活的期盼 A. B. C. D. 5.叶茵《田父吟》诗说:“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该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  ) A.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 B.开垦荒地逐渐增多 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D.赋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 ( )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业经济的发展 7、中国古代丝织业一直很发达,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下列选项中,反映明代丝织业状况的是(  ) A.使用新式“纱绸机” B.开始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 C.开始培育八辈之蚕 D.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开始西传 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 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 .青铜器反映了古代高超的铸造工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铜是一种铜锡化合物 B.青铜器最早出现在我国西周时期 C.青铜比纯铜的硬度低 D.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青铜制品 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 ) A.商业发展导致先秦城市的兴起 B.市镇的兴起冲击了农村自然经济 C.唐朝城市打破了市坊界限 D.明清的商贸城市已经脱离政治中心 12、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13、 “(晚明上海)棉布盛行,各地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材料反映出明代(  ) A.工商业市镇兴起 B.农产品出现商品化趋势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业资本活跃 D.对外贸易发达 14、清代《履园丛话·产业》中“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的思想,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 A.封建国家重视农业  B.商人地位低下 C.海外贸易不发达 D.重农轻商的思想 15、对中国近代化的评价,有人这样说:“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评价中的“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  ) A.江浙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 B.江浙是中国人民抗争探究探索最早的地方 C.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 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 16、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896~1911年应是(  ) A.4.6个     B.3个 C.2.5个 D.0.55个 17、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C.抑制外国经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18、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n0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