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蒸汽系统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蒸汽系统 §4.1概述 §4.2蒸汽采暖系统 §4.3蒸汽在通风与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4.4蒸汽采暖系统专用设备 §4.1概述 一 蒸汽系统示意图 图4-1表示以蒸汽为热媒的各类用户供应。 蒸汽供应分为有凝(凝结水)回收和无凝回收。 图中给出的是有凝结水回收。 回收时采用:用户设疏水器,凝水箱,凝结水泵 凝结水尽量回收,节省热能,水资源当可就地利用,或凝水污染,不宜回收,且经技术经济比较,才可能回收。 直接、间接、减压。 §4.1概述 、蒸汽在系统散热设备中,靠水蒸汽凝结成水放出热量。 每1kg蒸汽在散热设备中凝结时放出的热量q,可按下式计算: q = i - q1 kJ/kg 当进入散热设备的蒸汽是饱和蒸汽,流出的凝水是饱和凝水时: q = r kJ/kg 如采用高温水130/70 ℃供暖,每1kg水放出的热量为Q=c△tG =251.2kJ/kg。 采用蒸汽表压力200kPa供热,相应的汽化潜热r=2164kJ/kg。 二 蒸汽作为热媒的特点 特点:与热水相比,有如下特点: (1)可同时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压力,程度,动力要求; (2)相变放热,单位质量携能多,流量小,管径小; (3)平均温度高,在相同负荷下,节省散热设备面积; (4)状态变化大,有相变设计和运行管理复杂,易出现“跑,冒, 滴,漏”, (5)密度大,无水静压问题,适用于高层建筑高压; (6)热惰性小; (7)压力变化时,温度变化不大,不能质调,只能间歇调节;造成 室温波动大,供暖质量收影响, (8)易造成管道和设备表面有机灰尘的分解与升华; (9)间歇工作管道易腐蚀; (10)管道温度高,无效热损失大。 综上所述,蒸汽供热比热水供热耗能多,管理麻烦,运行费用高,供暖效果差,主要用于工业建筑及辅助建筑,商服,特高层等。 §4.2蒸汽采暖系统 一 蒸汽采暖系统的类型 (1)根据供气压力分为: 高压蒸汽采暖系统(P(表压)0.07MPa) 低压蒸汽采暖系统(P(表压)=0.07MPa) 真空蒸汽采暖系统(P(绝对压力)0.1MPa) (2)根据立管根数分压: 单管系统:易产生水击和汽水冲击噪声 双管系统:多采用垂直式 (3)根据蒸汽干管的位置分: 上供式 中供式 下供式 蒸汽干管位于散热器上,中,下即为保证汽,水同向流动,防止水击和噪声,上供式用的最多。 (4)根据凝结水回收动力分: 重力回水 机械回水 (5)根据凝结水系统是否通大气分为: 开式 闭式 (6)根据凝结水充满管道断面的程度分为: 干式回水 湿式回水 一般采用开式,分为重力和机械,可上,中,下供,用于有蒸汽源的工业辅助建筑和厂企办公楼 低压蒸汽采暖系统的型式 1(1)重力回水低压蒸汽采暖系统 特点:供汽压力0.07MPa,凝结水在有坡度管道中靠重力流回热源 工作原理:图4-2(a)为上供式 (b)为下供式 干式凝水管:水平凝结水干管的最低点比水位还高200-250mm保证不被水充满。工作时该管道上部充满空气,下部凝结水。系统停止工作时,该管内充满空气,称为干式凝水管。回水方式称干式回水 湿式凝水管:管道4的整个断面始终充满凝结水,称为湿式凝水管,回水方式称为湿式回水 水封:图(b)中水封8(详见图4-17)排除蒸汽管沿途凝水,防止主管中汽水冲击,阻止蒸汽窜入凝水管,水平蒸汽干管坡向水封,水封低部设放水丝堵排污,上设放空。 优缺点:系统简单,不设凝水箱,凝结水泵,少占地,不耗电能,调节好可不设疏水器。但锅炉要低于孔高,当作用半径大时,需高压力,图4-2中h加大,否则,水平蒸汽干管内甚至底层散热蒸汽水,空气不能排出,蒸汽不能正常进入系统,影响运行,适用于小型系统 (2)机械回水低压蒸汽采暖系统 特点:凝结水靠水泵动力送回热源 工作原理:图4-3中供式机械回水 优缺点:消耗电能,但热源可不低设,系统作用半径 大,适用于较大型系统 低压蒸汽供暖系统的基本型式-重力回水 低压蒸汽供暖系统的基本型式-重力回水 工作原理: 锅炉充水至I—I平面。锅炉加热后产生的蒸汽,在其自身压力作用下,克服流动阻力

文档评论(0)

精品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