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4 2、板式结构体弯矩分布: 1)Marcus简算法原理: 将板分为若干横纵条梁,求每一条梁弯矩并考虑交叉点挠度相等,从而求出板体内弯矩分布。 2)板体内弯矩分布图: 由于 且 */34 由图可见: 固定端边界处弯矩比其它地方为大; 顶板支撑条件由“四固—三简”转变时,煤壁处弯矩增大; 上述四种支撑条件下,最大弯矩位于工作面煤壁中段; 当板式结构四面临空时,最大弯矩在板的中间。 3、板式结构破断过程: 长边——短边——沟 通——中间 (O—X型破断) */34 作业:按下述给定条件,计算最下岩层的极限跨距。 岩层编号 容重 (kN/m3) 层厚 (m) 弹性模量E (MN/m2) 备注 1 23 3 2.5×104 第一层 Rt=14MPa RS=33MPa 2 25 2 1.3×104 3 26 2 1.1×104 4 25 1 1.2×104 5 25 4 2.5×104 */34 第三章 采场上覆 岩层活动规律 本章介绍: 工作面顶底板划分 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假说 直接顶稳定性分析 老顶断裂形式及步距(梁、板) 老顶断裂后的砌体梁结构及其稳定性分析 */34 第一节 概 述 一、回采工作面顶、底板的划分: 1、顶板: 伪 顶——位于煤层之上,薄而软弱的岩层; 直接顶——位于煤层或伪顶之上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岩层; 老 顶——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厚而坚硬的岩层(基本顶); 2、底板: 直接底——位于煤层之下的岩层(为古土壤); 老 底——直接底之下的岩层。 (对于反山,顶底板位置发生翻转) */34 二、回采工作空间类型: (依据采空区处理方法不同划分) (a)完整空间——刀柱法或留煤柱开采; (b)自弯曲空间——顶板缓慢下沉法(顶板塑性大); (c)充填空间——充填法; (d)垮落空间——全部垮落法。 */34 三、顶板工作结构: 1、梁式结构——将顶板视为沿工作面推进方向的梁,按照梁式结构承载变形破坏理论分析顶板破坏现象。 2、板式结构——将顶板岩层视为一个板或经断层、裂隙切割后,多块板相互咬合组成的板,按板式结构承载变形及强度理论分析顶板破坏现象。 3、顶板结构端部支撑条件: 固定支座——顶板被煤岩层夹持,未断裂,无自由端; 简支梁支座——顶板端部断裂或埋深较浅(可转动); */34 第二节 有关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的假说 一、压力拱假说: (1928,德国,哈克) 在上覆岩层中,形成一个 “压力拱”,前方煤壁及后方垮落 矸石分别为拱的两脚,工作面处 于拱的保护之下。 “压力拱”将随工作面的推进而前移。 */34 二、悬臂梁假说: (1916,德国,施托克) 工作面和采空区上覆岩层,可视为一端固定于岩体 内,另一端悬伸的悬臂梁,多岩层可组成组合悬臂梁。 悬臂梁平时承担岩层载荷,当其变形下沉时,一端压在 垮落矸石上,当跨度增大,断裂形成周期来压。 */34 三、预成裂隙假说:( 1954,比利时,拉巴斯) 顶板岩层受支承压力作 用,产生相互平行的裂隙, 成为“假塑性体”,在工作面 推进过程中,产生塑性弯曲, 由相互挤压形成类似梁的平衡 结构。 顶板分为应力降低区、应 力升高区、采动影响区,三区 随工作面而移动。 工作面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初 撑力和工作阻力,以阻止岩块滑 落或离层。 */34 四、铰接岩块假说: (1954,苏,库兹涅佐夫) 上覆岩层分为垮落带和 规则移动带,规则移动带岩 块间相互铰合而形成一条多 环节的岩块铰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