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第11课《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ppt

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第11课《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第11课《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ppt

1、“诗言志,歌永言。”诗人借诗来抒发思想感情,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 2、作者是如何表达这样的情感的?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找出写景的句子。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此想向我们倾吐什么?(体会上句与下句分别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颈联是本诗唯一写景的一联,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颔联表明诗人怎样的心迹? 试分析尾联的作用。 作者是如何表达这样的情感的? 首联:叙事,直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 颔联:抒情,申述自己忠而获罪,非罪远谪的愤慨。 颈联:写景,就景抒情,情悲且壮。 尾联:交代后事,语义紧扣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总结全诗 ①贬官士人出于自身特殊的处境考虑,贬官文学多采取比兴手法,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情志。 ②有感于今昔身份的变化、处境的反差,贬官文学多用对比手法。 ③贬官文学言将尽时常常忍不住直抒胸臆。 探究: 贬谪诗中,诗人常运用哪些表现手法 来抒发什么样的情感? 贬谪诗中常用手法: * 韩愈 1.给下列加线词注音。 朝奏(? ???)? 九重天(? ?) ????? 衰朽(?? ) 知汝远来( ??)? ????? 瘴江( ?? )??弊事( ) zhāo chóng shuāi rǔ zhàng bì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书》)。有“韩潮苏海”之称。 韩愈以文为诗,向来亦称大家。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奇特雄伟、光怪陆离。 作者简介 背景简介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的传播也盛极一时,法门寺是史书所载中国境内珍藏佛骨的四大名刹之一(或称十九座寺院之一),自然成为唐代皇室所敬重的佛法圣地。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一共举行了7次迎送佛骨的活动,第六次迎佛骨的时候,即元和十四年(819)正月,韩愈上书谏迎佛骨劳民伤财,触怒了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即现在的广东东部,距当时京都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韩愈当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政治抒情诗。 韩愈《论佛骨表》是一篇正气凛然的名文。文中说:“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褛以观,升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香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骨脔luán小块肉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jiù ,宜加臣身,上天鉴临,巨不怨悔。”这首诗和这篇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由士而仕、投身宦海。但宦海有不测风云,忠而被贬,贤而遭迁不乏其人。贬官的遭遇,除了降职、贬逐前往荒远之地外,不少人还经历过囹圄(监牢 línɡ yǔ)之祸。 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礼呢? 当我手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设置情境,引出议论)我就想,宪宗佞佛,满朝文武,就是韩愈敢出来说话,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如果在韩愈被贬时又有人出来为之抗争呢?历史会怎样写?还有在韩愈到来之前潮州买卖人口、教育荒废等四个问题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职超过八个月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没有谁去解决呢?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解决了这些问题,历史又将怎样写?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设问)长安大殿上的雕梁玉砌在如钩晓月下静静地等待,秦岭驿道上的风雪,南海丛林中的雾瘴在悄悄地徘徊,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边天涯。 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荒蛮之地视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