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对症治疗: 保肝药 抗PD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 促智药物 5.手术治疗 脾切除、肝移植 肝豆状核变性是铜代谢障碍而致的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 铜沉积于肝、脑(基底节为主)、肾脏和眼睛从而导致相应的症状。 药物治疗可以控制疾病的发展但无法根治,包括限制铜摄入,增加铜的排出。 谢谢 * Wilson disease (WD) 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脑基底节变性和肝功能损害疾病。 临床上以进行性加重的锥体外系症状、肝硬化、精神症状、肾功能损害及角膜K-F环为主要表现。 铜代谢障碍 基因突变 铜蓝蛋白(CP)合成障碍 (最基本的遗传缺陷) 正常人每天自肠道摄取少量铜,铜在血中先与白蛋白疏松结合,在肝细胞中铜与α2-蛋白牢固结合成具有氧化酶活性的铜蓝蛋白。循环中90%的铜与铜蓝蛋白结合,铜作为辅基参与多种重要生物酶的合成。铜在各脏器中形成特种特异的铜-蛋白组合体,剩余的铜通过胆汁、尿和汗液排出。 肝豆状核变性,致病基因为ATP7B,定位于染色体13q14.3,编码铜转运P型AP酶。 ATPTB基因突变导致ATP酶功能减弱或消失,引起血清铜蓝蛋白(CP)合成减少以及胆道排铜障碍。蓄积在体内的铜离子在肝、脑、肾、角膜处沉积,从而引起进行性加重的肝硬化,椎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肾损害及角膜色素环。 * 肝:脂肪变性,含铜颗粒 脑:豆状核—变性、萎缩,色素沉着, 电镜下示神经元和髓鞘纤维 减少、消失,胶质细胞增生 角膜:边缘后弹力层及内皮细胞浆内 棕黄色细小铜颗粒沉积—K-F环 壳核空洞形成及变色,伴尾状核及苍白球较轻度改变 神经及精神系统症状: —锥体外系症状: 静止性或姿势性震颤、舞蹈样动作、 面部怪相等。20岁前以帕金森综合征 为主,年龄大者以震颤、舞蹈样动作 为主 —小脑损害症状: 共济失调、语言障碍 神经及精神系统症状: —精神症状:智能减退,情感、性格、 行为异常,幻觉等 —其他:锥体系损害症状、 下丘脑损害症状,癫痫少见 肝脏症状 多数为非特异性慢性肝病症候群, 少数为无症状性肝脾肿大,或仅有转氨酶升高 肝损致内分泌紊乱 眼部症状 K-F环,最重要的体征 铜沉积于角膜后弹力层所致,位于角膜 和巩膜交界处,在角膜的内表面,呈绿褐色 或金褐色,早期用裂隙灯可见 其他:皮肤色素沉着、肾功能损害、 骨质疏松等 生化学: —血清CP? 是诊断WD的重要指标 —血清铜氧化酶活性? —血清铜? —尿铜? —肝、肾功能异常 影像学: —脑CT 示双侧豆状核、尾状核对称性低 密度影,脑萎缩 —脑MRI 示双豆状核、丘脑、小脑齿状 核及白质TW1低信号TW2高信号 —骨关节X线 双腕关节以下有异常改变 * 肝活检 肝铜 250 ug/g 干重(N:50ug/g干重 ) —诊断WD的“金标准”之一 基因诊断 1.肝病史或肝病征/锥体外系病症 2.血清CP显著降低和/或肝铜含量增高 3.角膜K-F环 4.阳性家族史 肝病: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 神经系统: PD(帕金森症) 小舞蹈病 Huntington舞蹈病 精神病 1. 低铜饮食 避免进食含铜量高的食物 摄食含铜量低的食物 高氨基酸或高蛋白饮食 —促进尿铜排泄、修复脏器 2,药物促进排铜 D-青霉胺—(首选) 1-1.5 g/d tid po 三乙基四胺: 1.2 g/d tid po 二巯基丁二酸钠 (DMS) 10% GS 40ml +DMS 1g /静推 中药:肝豆片1号、肝豆汤 3.阻止肠道铜吸收 锌剂:硫酸锌、醋酸锌、葡萄糖酸锌等 锌元素 50-150 mg/d tid - qid po 硫化钾:20-40 mg tid po 四硫钼酸胺:20mg 6次/d po 3次就餐时,3次两餐间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