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 社区工作的历史发展
一、社区工作发展简史 1、西方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P21) 前身:汉堡制、爱尔伯福制、英美慈善组织协会 起源:汤恩比馆、睦邻公所、霍尔馆 创立:两个报告: ——社区工作:1939年在美国社会工作大会上发表兰尼报告(lane report),正式承认社区工作为社会工作三大方法,并达成了五大共识。 ——社区工作教育:1959年美国社工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鲁里报告(Lurie’s study),定义了社区组织实践、阐明了它的概念、价值和方法,描述了课堂和实务教学的策略。 1、西方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 低潮:70年代开始,在保守主义的影响下,社区工作走向以规划服务,满足需求为特点的社区照顾。丢掉了“地区发展”、“社会行动”等内容,导致了大量社区社会工作者的离开。 ?再发展:90年代以来,在第三条道路的影响下,社区工作重拾社区发展模式,但不再是以满足需求为导向,而是开始强调参与式、增权式、合作式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2、中国社区工作发展历程 乡村教育运动 与乡村建设运动 乡村教育运动发端于民国五四运动,主要是在农村开展小学和成人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逐渐演变成为乡村建设运动。后者希望能更加全面地关注农村危机,挽救农村,是一个包含乡村教育、乡村经济、乡村政治、乡村卫生等全面内涵的乡村建设运动。 2、中国社区工作发展历程 晏阳初:西化、现代化 —乡村建设的性质是民族再造; —开展文艺、生计、卫生和公民等四大教育,采取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种教育方式; —步骤分为研究试验、训练人才、表证推广; —建设者要“化农民”,先“农民化”。 梁漱溟:中化、本土化 —创造新文化,救活新农村; —重建新的社会组织结构: “伦理本位、职业分殊”; —促兴农业引发工业; —农民自觉与大众之师; 两种乡村建设思想:晏阳初与梁漱溟 中国农村的问题:“愚、穷、弱、私” 第三章 社区工作的历史发展 西方社区工作的早期发展 战后社区工作内容的多元化 中国社区工作的发展 西方社区工作的早期发展 德国汉堡制(1788~1801)——以社区为单位管理济贫事务 性质——是一种社会救济管理制度 理论渊源——16世纪西班牙哲学家比维斯关于贫民救济方案的设想,布什教授提出具体方案。 内容: 分区 监察员 分区 监察员 分区 监察员 市政府 中央办事机构 对贫民进行 调查和救济 对贫民进行 调查和救济 对贫民进行 调查和救济 总理全市的济贫事务 60个分区每区1名 爱尔伯福制(1852~19世纪80年代)——社区救助制度 性质——社会救济管理制度 内容: 西方社区工作的早期发展 市政府 中央委员会 赈济区 监察员 赈济区 监察员 赈济区 监察员 赈济区 监察员 段 赈济员 段 赈济员 段 赈济员 段 赈济员 段 赈济员 段 赈济员 负责全市的救济工作 区内设赈济委员会 赈济员是志愿者 负责贫困家庭的调查和救济 14个段组成一个赈济区 564段 慈善组织会社(1869年~1917年)——社区组织 背景:工业化和城市带来的大量社会问题,慈善机构和慈善组织混乱,造成社会福利资源浪费。 发起人:英国牧师索理 目的:协调政府与民间各种慈善组织活动。 理论假设:慈善组织会社的理论取源于托马斯.查墨斯,他认为接受公共救济会摧毁贫民的自尊心、进取心以及道德意识,致使他们养成依赖救济为生的毛病,因此个人应该对其贫穷负责,贫民应该尽其可能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西方社区工作的早期发展 西方社区工作的早期发展 内容: 伦 敦 分区 分区 分区 分区 志愿委员会 志愿委员会 志愿委员会 志愿委员会 咨询部 咨询部 咨询部 咨询部 方便各慈善机构搜集救济者信息 并派“友善访问员”进行调查 主持区内救济分配工作 慈善组织会社的评价 1869年的慈善组织会社对社区济贫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影响扩至美国。 专职的调查员——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产生。 合理分配社会福利资源,提倡自助。 促进了政府、各救济机构、慈善组织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西方社区工作的早期发展 社区睦邻组织运动(19世纪80年代) 发起人:美国牧师巴涅特 内容及特点: 设于贫民区,与区内贫民共生活,了解其需要和问题,建立友情,并以此作为开展工作之基础。口号“工作者与工作对象相亲相爱”。 没有既定的工作计划,随时视当地居民实际需要而决定工作的内容。工作种类很多,如托儿所、保健所、夜校、就业训练班、合作社等 尽量发动当地人力,培养当地人民互助合作,为当地服务。 西方社区工作的早期发展 西方社会工作的早期发展 社区中心不仅是服务中心,更是文化中心,尽量设法将本国文化及外国文化向当地居民介绍。邀请文化人士常驻社区中心为房客,以其业余时间为区民义务服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