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历史的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看不见历史的美》.doc

看不见历史的美,便不晓得古村的精魂。 278年,仿佛被禁锢在会同古村里面,踏入其间,仍然能一点一滴找寻当年的人事踪影。青苔爬满了石板路,大宅子里面空空落落,只余几张腐朽的椅子,掩藏在高及半腰的荒草丛中,就连碉楼上的时钟也已经不住时间的蚀化,融成了一块锈铁……那些买办兴盛的岁月,那些人走茶凉的故事,就躲在“三街八巷”的棋盘里,一子落下,或笑,或叹息。 【创世】淳厚民风引致仙女赐福 现任会同村村长是年近花甲的莫姓老太太,她本人便是活生生的史册,关于古村,事无巨细,皆可一一娓娓道来。在她口中,会同所在的“金顶”原是仙女的一根金钗。 在很久很久以前,会同村所在地叫做大金顶,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凉的海滩,只有几十户渔民居住。某一年的七月初七,一群天上的仙女结伴而来,趁着皎洁的月光,在大金顶的沙滩上游戏。第二天一早,一个早起准备出海的年轻渔民,无意中在海滩上捡到了一副金光闪烁的宝钗,这其实是仙女们刻意遗留下来,准备考验一下当地人的心灵是否善良。年轻的渔民并没有见财起意,而是好奇地把宝钗拿给村里的同乡们看,大家在惊奇之余,却都焦急万分。 “这么贵重的物品,失主一定很着急。”善良的村民们聚在一起集思广益,准备用自己的方式寻找失主,物归原主。一个细心的村民发现在宝钗的丫角处,细细地刻着“南海龙宫”一行小字,村民们明白了,这是一件极其珍贵的龙王的宝物。为了物归原主,他们在海滩上搭建起一座贡台,放上宝钗和贡品,每天焚香祷告,祈求仙人尽快显圣领取失物。 七七四十九天过去了,仙女们再一次趁着夜色来到海滩,她们惊讶地看到宝钗被供奉在贡台上,等待着她们取回,惊喜之余,仙女们被当地村民善良淳厚的民风所感动,于是决定帮助这些穷苦的人们。 天亮后,村民们惊奇地发现自己生活的世界变了,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原本荒芜的沙滩,变成了一片绿色的田野,光秃秃的山丘,变成了金灿灿的花果山,而在山与田野之间,还有一条平整的大道通向远方。美丽的变化让他们手舞足蹈,看着这条神奇的大道,村民们高兴地称之为“大金道”,而他们供奉宝钗的高坡,就被村民称为“大金顶”。如今,会同村所在的金鼎,就是源自这个美丽传说中的“大金顶”。 据村中莫氏后裔莫瑛、莫华常等老人回忆,会同村最初很贫穷,村民都要自给自足。然而,会同却有一段辉煌的历史。 据考证,珠海1954年才有电影院,私人家庭1965年才通电。但早在1927年,会同村村民就使用了电灯照明,是当时珠海第一个使用电灯和播放电影的村子。这是会同最辉煌的一段历史。这段辉煌,要感谢买办家族,他们大胆的走出去,把勤奋和智慧转化成为财富,进而为村子带来了光明。 据传,会同村的三大姓氏,惟有莫氏发展成最大一族。莫氏族人莫仕扬是莫氏买办家族的开创者。而据莫氏后裔莫帝珠回忆,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割让香港,莫仕扬便到香港开发商务,经营房地产而暴富。 19世纪中叶,清朝政府准许开办洋务,在当时“开放”政策的吸引下,会同村村民掀起了一阵到港澳及海外谋生的热潮。由于村民知书识礼,而且谦虚勤勉,因此很得东家的赏识,慢慢地就有一些人发迹起来。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会同村莫姓族下的莫仕扬。 19世纪60年代初,还是个孩子的莫仕扬便跟随家人到香港打工,从一名帮工做到了首任香港太古洋行总买办的位置,相当于现在外资企业的总经理。莫仕扬死后,职位由其子莫藻泉顶替,莫藻泉在当时中国的商界中大有作为,相传他是中国最早发明挂历的人,并且通过挂历推销他经营的太古糖,开创了利用广告促销产品的先河。莫藻泉之后,太古洋行又传至其子莫于生手上,直到上世纪30年代,洋行取消了买办制度为止。 莫氏三代人在香港经营太古洋行60年,从事近代航运、造船、制糖、制漆、保险、对外贸易、房地产等行业,搭建了千丝万缕的商务买办关系,通过精心运作,他们既为英国老板在中国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又在经营中将西方物质文明成果介绍到中国来,促进内地经济的发展。 那时候,人们只知道“太古”有莫氏,而不知道有约翰·史维亚。莫氏家族为香港的早期开发和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同时,乡梓情深,为家乡修桥,铺路、建祠堂、办义校,让村人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用上了电灯、看上电影。 莫姓人自八世祖定居会同村之时,人丁兴旺,都出外谋生,到十世祖辉岩公在主持修族谱时,大家商议定下一条族规:今后长房长子要留家守业,照料孤寡妇孺,负责春秋二祭;各房人家都要资助长房为族群办事。因此,村中保存下来的建筑物以莫氏家族的居多。 至清朝同治至光绪年间,很多海外富裕宗亲开始回乡投资,会同村在统一规划下重建,从建筑材料到规划格局,均从香港、西方引进学习而来,就这样,到了晚清同治至光绪年间,会同村在统一规划设计下进行了重建。重建后的会同村规模宏大,最大的特色莫过于中西合璧的风格,加上传统的工艺设计,使之成为当时非常科学合理的建筑群。 【变迁】古村摇身变成画家村 正因为有了村民的携手

文档评论(0)

wyt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