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卷05年-15年高考诗歌鉴赏汇编(附诗歌详解)
能力 考点 D 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2005山东卷诗歌赏析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注]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
2006年山东卷诗歌赏析
晓上空泠[líng]峡
王闿(kǎi)运
猎猎南风拂驿亭,
惯行不解愁风水,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里。②王闿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途,归而撰著授徒。
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2分) 【答案】
拂晓时分, 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 而上。
【解析】描述的情景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五更”照应标题中 的“晓” ,交代了时间;地点的转换是从 “驿亭”出发“上空泠” ;人物除了纤夫,自然包含着作者;事件是“上空泠”峡。
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 。请结合这首 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不解”为“不在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第四句中“卧听”“瀑 前两句的写景叙事是为后面的言情张本。一“惯”字写出了艰难挫折对他来说
简介:五更时分,在阵阵南风的吹拂下,我从驿亭出发,依凭着缆绳上到空泠峡观看景色。许是我经常漂泊的缘故吧,已不愿去为这峡上的似乎惨冷的风和水叹咏;只想卧于天地之间,倾听这空泠峡谷如雷般巨响的瀑布声,一阵阵传来。
【考点】该题考查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级。 【易错点】⑴易漏掉作者的情况,⑵易漏掉表现手法及作用。
【备考意见】 鉴赏是语文高考能力的最高级,也是高考的一个难点。面对一首诗,一定要把它读懂,能整体把握其大意,头脑中再现出诗歌中描绘的画面,体会出诗人的思想感情。首先从审视诗歌标题入手,推敲诗歌意旨。作为文章眼睛的题目,富含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以及诗歌的类型等,有的含有“怨、愤、哀、哭、喜、思、忆、赠、答、别”等字眼,更是点睛之笔,具有鲜明的暗示作用。然后捕捉意象,领会诗歌意境。意象是倾注了诗人主观感情的事物,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
看到某个意象,就应自然想到它要传达什么情感,表达什么主旨。如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 即具有了惜别、留恋之情,还可表达思乡怀远之意;松竹梅代表了人的高洁品行。组织答案时应使用术语,学会规范表达,以简洁文字,节省时间。思想感情方面有怀古伤今、忧国忧 民、归隐田园、建功立业等,表达技巧方面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画龙点睛等,语言风格方面有质朴淡雅、清新自然、平白如话、典雅 ‘绮丽、含蓄隽永、活泼明快等。
1833.1.19~1916.10.20)近代著名诗人。 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指撰著授徒。
幼资质驽钝但好学,王闿运好治经学,并以致用为目的,尤其擅长公羊学(研究以《公羊传》解释《春秋》的学问)。
《清史稿》说他“昕(音xin,意:黎明)所习者,不成诵不食;夕所诵者,不得解不寝。”“经、史、百家,靡不诵习。笺、注、抄、校,日有定课。”因此成为一代宗师。
他一生注重通经致用,怀抱“帝王之学”,自许霸才,睥睨天下。1857年,王闿运参加长沙乡试,中举人,以后数次赴京会试不取。但他才气横溢,文名远播,朝廷重臣、协办大学士肃顺非常赏识他,聘为家庭教读,并约为异姓兄弟,“采取言论,密以上陈”,优礼有加。祺祥政变,肃顺被杀,他避居各地,退而博览诸子,笺注群经,并撰《祺祥故事》为肃顺辩。此后一直从事讲学著述,时而作人幕客。他昧于时代潮流,终生不剪长辫,但反对外来侵略。1916年以84岁高龄无疾而终。
王闿运是一代诗文大家,民初汪国垣作《光宣诗坛总录》列他为诗坛头领,冠于一代诗人之首。王闿运幼年初学诗时就严守格律,矩步绳趋,不失尺寸,他作诗强调从拟古着手,五言长诗宗魏晋,七言长诗及近体诗兼宗盛唐,但并不单纯模拟古人,而是尽法古人之美,熔铸而出之”,能自成一家风格。
(2007年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