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高分子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种高分子要点.ppt

第三章 高分子分离膜与膜分离技术 研究生课程 内容提纲 1 概述 分离膜是指能以特定形式限制和传递流体物质的分隔两相或两部分的界面。 膜的形式可以是固态的,也可以是液态的。被膜分割的流体物质可以是液态的,也可以是气态的。 膜至少具有两个界面,膜通过这两个界面与被分割的两侧流体接触并进行传递。 分离膜对流体可以是完全透过性的,也可以是半透过性的,但不能是完全不透过性的。 膜在生产和研究中的使用技术被称为膜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类对物质利用广度的开拓,物质的分离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分离的类型包括同种物质按不同大小尺寸的分离;异种物质的分离;不同物质状态的分离等。 在化工单元操作中,常见的分离方法有筛分、过滤、蒸馏、蒸发、重结晶、萃取、离心分离等。然而,对于高层次的分离,如分子尺寸的分离、生物体组分的分离等,采用常规的分离方法是难以实现的,或达不到精度,或需要损耗极大的能源而无实用价值。 具有选择分离功能的高分子材料的出现,使上述的分离问题迎刃而解。膜分离过程的主要特点是以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作为分离的手段,实现物质分子尺寸的分离和混合物组分的分离。膜分离过程的推动力有浓度差、压力差和电位差等。膜分离过程可概述为以下三种形式: 渗析式膜分离 料液中的某些溶质或离子在浓度差、电位差的推动下,透过膜进入接受液中,从而被分离出去。属于渗析式膜分离的有渗析和电渗析等; 过滤式膜分离 利用组分分子的大小和性质差别所表现出透过膜的速率差别,达到组分的分离。属于过滤式膜分离的有超滤、微滤、反渗透和气体渗透等; 液膜分离 液膜与料液和接受液互不混溶,液液两相通过液膜实现渗透,类似于萃取和反萃取的组合。溶质从料液进入液膜相当于萃取,溶质再从液膜进入接受液相当于反萃取。 膜分离技术是利用膜对混合物中各组分的选择渗透性能的差异来实现分离、提纯和浓缩的新型分离技术。 膜分离过程的共同优点是成本低、能耗少、效率高、无污染并可回收有用物质,特别适合于性质相似组分、同分异构体组分、热敏性组分、生物物质组分等混合物的分离,因而在某些应用中能代替蒸馏、萃取、蒸发、吸附等化工单元操作。 实践证明,当不能经济地用常规的分离方法得到较好的分离时,膜分离作为一种分离技术往往是非常有用的。并且膜技术还可以和常规的分离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使技术投资更为经济。 膜分离过程没有相的变化(渗透蒸发膜除外),常温下即可操作;由于避免了高温操作,所浓缩和富集物质的性质不容易发生变化,因此在膜分离过程食品、医药等行业使用具有独特的优点;膜分离装置简单、操作容易,对无机物、有机物及生物制品均可适用,并且不产生二次污染。 由于上述优点,近二三十年来,膜科学和膜技术发展极为迅速,目前已成为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和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分离方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化工、环保、食品、医药、电子、电力、冶金、轻纺、海水淡化等领域。 1.1 膜分离技术简史 1748年,A. Nelkt发现水能自动地扩散到装有酒精的猪膀胱内,开创了膜渗透的研究。 1861年,A. Schmidt首先发现,使用比滤纸孔径更小的棉胶膜或赛璐酚膜过滤时,在溶液侧施加压力,使膜的两侧产生压力差,即可分离溶液中的细菌、蛋白质、胶体等微小粒子,其精度比滤纸高得多,称为微孔过滤。 1935 年,Teorell发明了离子交换膜,并于1949年由Juda和McRae完成实用化。离子交换膜在氯碱工业的升级改造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1927年,固液分离的微滤膜在德国被发明,1950年在美国实现工业化。 1950年起,为使海水淡化,开始反渗透膜的研究。 1960年以来,膜科学进入快速发展期。 1961年,A. S. Michealis等使用高分子电解质混合物,以水-丙酮-溴化钠为制膜剂,获得超过滤膜,可截留不同分子量的化合物。美国Amicon公司首先将这种膜商品化。 1967年,Du Pont公司研制出以尼龙-66为主体的中空纤维反渗透膜组件。同一时期,丹麦DDS公司研制成功平板式反渗透膜组件。反渗透膜开始工业化。 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膜分离技术真正实现了工业化。首先出现的分离膜是超过滤膜(简称UF膜)、微孔过滤膜(简称MF膜)和反渗透膜(简称RO膜)。 除上述三大膜外,其他类型的膜也获得很大的发展。80年代气体分离膜的研制成功,使功能膜的地位又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具有分离选择性的人造液膜是Martin在60年代初研究反渗透时发现的,这种液膜是覆盖在固体膜之上的,为支撑液膜。60年代中期,黎念之发现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和油能形成界面膜,从而发明了不带有固体膜支撑的新型液膜。 70年代初,卡斯勒(Cussler)又研制成功含流动载体的液膜,使液膜分离技术具有更高的选择性。 1.2 分离膜的分类 1. 按膜的材料分类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