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桥培训讲义祥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车桥培训讲义祥解.ppt

(五)ABS的安装步骤: 1、齿圈安装:①加热安装:将齿圈加热到180°±10°,保温5-10分钟,将齿圈装入。②或采用压装:用专用压头以一定的压力压入,直至与轮毂C端面接触,为便于压装,可对齿圈适当加热。注意:不允许用金属类工具敲击齿圈。 2、将弹性夹持套装入支架孔内。 3、将弹性夹持套装入支架孔内。 ABS装好后,必须用专用的检测仪器检测信号。若无专用的检测仪器,也可用以下简易方法检测传感器输出电压信号:将电工万用表打在交流档,电压量程档20V以内。将万用表的检测探针插入传感器的输出接线端子内,转动轮毂,此时若电压信号≥0.2V,说明ABS传感器工作正常; 若电压信号<0.2V,说明ABS传感器与齿圈间隙过大,应调整至0.7mm以内;同时还应当细致观察:瞬间最大电压U1与瞬间最小电压U2之比应小于2.5,否则,即使平均电压≥0.2V,也说明齿圈安装偏摆,跳动超差,必须重新安装齿圈。以上两项合格方可。 三、后轮自动调整臂及ABS的拆卸及装配 (一)刹车间隙自动调整臂拆卸步骤: 1、拆下制动分泵上连接的开口销、平头销,使分泵与刹车间隙自动调整臂分离。 2、拆下凸轮轴端部的六角螺栓和挡块。 3、用SW12的扳手逆时针转动调整臂上的蜗杆六方头,直至调整臂柄部从分泵推杆U形叉中脱开。 4、拆下控制臂与定位支架相连的调节螺栓、螺母、垫片。最后将调整臂拆下。 (二)ABS的拆卸步骤: 1、拆下轮毂总成后,用回位弹簧专用工具拆下回位弹簧。 2、拆下传感器支架螺钉,拆下固定夹片螺钉和螺母,取下固定夹片。 3、将传感器的输出端从防尘罩的孔中抽回,分离出传感器带支架总成。 4、将传感器总成从支架中分离出来。 5、再从支架中分离出弹性夹紧套。 6、从分离好的轮毂上,用拉力器从轮毂上分离出齿圈。 (三)保养: 1、两万公里应对调整臂加注锂基润滑油一次。 2、两万公里逆时针转动调整臂的蜗杆六方头,测量转动力矩是否大于18N.m,重复三次,若所测力矩小于18N.m,则表明调整臂已损坏,必须及时更换调整臂总成。 (四)刹车间隙自动调整臂安装步骤: 1、将气室支架总成放在桥壳总成上的支架座上(如图),拧入螺栓、弹垫及平垫将凸轮轴(注意凸轮轴左右方向)穿入底板及支架孔内,转动凸轮轴,确定气室支架的位置,然后对称拧紧气室支架紧固螺栓,再转动凸轮轴,要保证凸轮轴转动自如,若不符合,应松开气室支架紧固螺栓,重新调整气室支架的位置或选择合适的调整垫片,再重复以上过程,直至凸轮轴能够转动自如。气室支架紧固螺栓的拧紧力矩为130-150Nm。 2、将连接板装在支架上,紧固螺栓及弹垫的力矩为30—40Nm。 3、其余装配同前制动调整臂。 (五)ABS的安装步骤: 1、齿圈安装(同前制动器的齿圈安装) 2、将弹性夹紧套装入支架孔内(从底座一端塞入),将传感器表面上均匀的涂一层专用润滑脂,再将传感器轻轻敲入支架孔内。装ABS传感器支架螺钉及弹垫(位置及方向见图示)。 3、将固定夹片对折卡在传感器线上,然后用螺钉、平垫及螺母将夹片装在制动器防尘罩上,并将传感器线的输出端穿过防尘罩上的孔,上好橡胶堵塞。注意ABS系统不得与其它运动件干涉。 ABS装好后,必须用专用的检测仪器检测信号。若无专用的检测仪器,也可用以下简易方法检测传感器输出电压信号:将电工万用表打在交流档,电压量程档20V以内。将万用表的检测探针插入传感器的输出接线端子内,转动轮毂,此时若电压信号≥0.2V,说明ABS传感器工作正常; 若电压信号<0.2V,说明ABS传感器与齿圈间隙过大,应调整至0.7mm以内;同时还应当细致观察:瞬间最大电压U1与瞬间最小电压U2之比应小于2.5,否则,即使平均电压≥0.2V,也说明齿圈安装偏摆,跳动超差,必须重新安装齿圈。以上两项合格方可。 四、使用中常见故障及排除 控制系统 故障表现 原因分析 排除方法 制动力 不足 制动蹄片上有润滑脂或油液 更换衬片 制动鼓与制动蹄衬片接触不良 校正 衬片材料不合适或衬片表面光滑 校正 制动鼓变形或硬化 校正或更换 衬片磨损严重 更换 制动系统压缩空气泄漏 进一步拧紧或更换衬垫 因过度频繁使用造成压缩空气压力不足 正确使用 空气压缩机工作异常 修理或更换 制动阀工作异常 修理或更换 继动阀和快速释放阀工作正常 修理或更换 制动系统堵塞 更换管路、软管等 制动跑偏或不稳定 制动蹄衬片上有润滑脂或油液 更换衬片 衬片材料有缺陷(混合不良) 更换衬片 衬片接触区不均匀 校正 制动蹄调整不当 调整 制动蹄间隙不均匀 调整间隙 制动鼓变形 校正或更换 制动鼓严重磨损 校正或更换 轮毂轴承松动 调整或更换轴承 轮胎气压不正确或不均匀 调整到正确的气压 制动系统堵塞 更换管路、软管等

文档评论(0)

三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