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结构内部孔洞演化特征及其多尺度损伤表征.pdfVIP

焊接结构内部孔洞演化特征及其多尺度损伤表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焊接结构内部孔洞演化特征及其多尺度损伤表征.pdf

第32 卷第8 期 Vol.32 No.8 工 程 力 学 2015 年 8 月 Aug. 2015 ENGINEERING MECHANICS 182 文章编号:1000-4750(2015)08-0182-08 焊接结构内部孔洞演化特征及其多尺度损伤表征 1,2 1,2 赵超凡 ,李兆霞 (1.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南京 210096 ;2. 东南大学江苏省工程力学分析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6) 摘 要:为了研究结构失效过程中焊接细节处的宏细观损伤演化过程,以含细观孔洞的焊接构件为对象进行拉伸 试验,综合采用X-CT(X 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电测技术分别同步记录拉伸过程中构件内部细观结构和宏观力学 性能的演化过程。试验结果发现随着构件变形的增加,其宏观性能变化表现为弹性模量的线性减小,同时其内部 结构演化表现为新孔洞的萌生和原有孔洞的增长,孔洞总体积随塑性变形呈线性增加趋势,构件在不同的变形阶 段,孔洞的体积与数量之间的关系都呈现出分形特征,分形维数随塑性变形的增加呈平缓增加趋势。根据构件宏 观力学性能与其内部孔洞总体积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分形特征的意义,提出一种多尺度损伤表征方法,并用基于 Lemaitre 理论的损伤量化方法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新的损伤表征方法不但具有更加明确的物理意义,同时还 可以很好地描述细观孔洞萌生、增长直到构件断裂的损伤跨尺度演化导致失效的过程。 关键词:焊接构件;多尺度损伤;X 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细观孔洞;分形维数 中图分类号:O346.5 文献标志码:A doi: 10.6052/j.issn.1000-4750.2014.06.0540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OIDS WITHIN WELDED STRUCTURE AND ITS MULTI-SCALE MODELING ZHAO Chao-fan1,2 , LI Zhao-xia1,2 (1. 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 China; 2. 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 China)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behavior of defects from meso- to macro-scale on the toe of a welded structure. A welded specimen with meso-voids on the toe of the weld was taken as experimental objects. During the quasi-static loading and unloading testing, X-CT (Micro focus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System) was employed to record the tomograms of defects, and the macro-scale response of the specimen was measured synchronously when the specimen was loaded u

文档评论(0)

hblybd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