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麻山地区格河流域苗族村寨实态调查研究.pdf

贵州麻山地区格河流域苗族村寨实态调查研究.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贵州麻山地区格河流域苗族村寨实态调查研究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f Miao villages in Getu river basin in Mashan , Guizhou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Professional Degree By Feng Ting Supervised by Prof. Hu Wen Pluralistic Supervised by Eng. Wang Jing Hui Specialty: Master of Architecture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May, 2014 中文摘要 摘 要 贵州麻山是贵州苗族三个中等分布区之一,这里居住者23 万余苗族人并统称 麻山苗族。2009 年随着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作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 成功后,麻山苗族才开始进入世人的视线。《亚鲁王》英雄史诗是麻山苗族的文化 瑰宝,其深厚的征战迁徙文化深深的影响着当地的苗族居民,尤其是在具有神秘 色彩的格凸河流域一带。在漫长的农耕文化及亚鲁王文化影响下形成的该地区独 特的村寨聚落文化,是麻山世居苗族居民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结果,体现了人与自 然的和谐,体现了其本身发展变迁为适应环境多样性创造出来的文化多样性,是 麻山地区苗族居民生存智慧的集中体现。 应对从建筑学、规划学角度出发的麻山苗族村寨及建筑相关研究的空白,本 文以麻山地区格凸河流域27 个典型苗族村寨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综 合建筑学、规划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知识研究方法,以宏观村寨到中观 院落再到微观建筑的思路,探寻分析村寨空间形态特征、规划选址思想根源,院 落及建筑的基本类型、构造理念、营造技术、建筑艺术乃至空间内涵等。并对村 寨、院落及建筑在现代化进程及旅游开发热潮影响下凸显的现状问题进行梳理, 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与发展策略建议且辅以案例佐证。 论文由缘起、核心、启发及结论四部分构成,缘起对应第一、二章,核心对 应第三、四、五章,启发对应第六章,结论部分是第七章。 一、缘起,提出论文研究的前提与背景。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作为整个论文 的导读,主要阐明论文研究意义与目的、调查对象及过程、相关研究综述、研究 方法及内容等。第二章是对麻山地区苗族村寨生成条件及社会背景的研究,为后 文村寨、院落及建筑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二、核心,基于实地调查的系统分析研究。从宏观村寨到中观院落再到微观 建筑,其中第三章为村寨,第四章为院落,第五章为建筑,且每一章都遵循类型 整理、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逻辑关系。第三章,麻山地 区格凸河流域苗族村寨的研究,包括村寨类型及概况整理、村寨生长影响因素与 选址布局特征研究、村寨空间形态研究、村寨现状问题梳理及保护与发展可能。 第四章,麻山地区格凸河流域苗族民居院落的研究,包括民居院落类型及特征研 究、院落空间形态及内涵研究、院落现状问题梳理及院落保护与发展可能。第五 章,麻山地区格凸河流域苗族民居建筑研究,包括建筑平面形制、特色空间与附 属单体、建筑技术与细部构造、单体艺术特色的分析研究,以及民居建筑现状问 题、民居建筑的保护与发展。 I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启发,是对前文格凸河流域苗族村寨、院落及建筑系统研究基础上的启 发与思考,从格凸河流域扩展到整个麻山地区苗族村寨及建筑的保护与发展思考。 四、结论,总结论文的成果,提出不足与后续研究展望。 关键词

文档评论(0)

chuotuo00757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