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蜡烛9.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语文蜡烛9.doc

《蜡烛》教学设计 作者: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永兴中学永兴中学 张凤文 【课文聚焦】 本文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战地通讯。在炮火烧灼了的战场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焦了的树木中间,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 首先当然是题材感人,但是感人的题材要写得感人,写作方法也是重要的。探究这篇战地通讯的写法,可以悟到,作者在落笔之前,对事件之所以感人的种种因素是作了分析的,在叙述过程中,在感人的因素上就着力描写。再则,突出蜡烛,更是作品成功的关键。 这篇战地通讯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学习这篇文章,要用心感受老妇人对苏联战士情同母子的深情。 【教学创意】 首先,情景导入,通过战争画面营造出良好的气氛,把学生带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其次,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学生全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受课文的主题。第三,充分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故事,理解作品的主题。 2、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动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法西斯同盟各国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追求和平,消除战争的正义情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动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知道学生反复读、让学生感悟老妇人从容镇定、不怕牺牲、渴望和平的精神。 2、情境设置法: 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讨论法: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电影导入,营造气氛(导情) 1、节选能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电影中的战争场面。(3分钟) 2、教师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一位南斯拉夫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目睹那悲壮而崇高的一幕,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 二、整体感知,激发感情(激) 1、出示学习目标: ⑴复述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找出你认为最感人的场面,并说明理由。 ⑶品味本文生动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 3、复述课文(要求学生复述时抓住记叙的六要素)。 4、学生谈读后感受。 三、合作探究,品味细节(悟情) (出示下列问题,学生讨论后回答。) 1、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老妇人的片断,齐读。 2、文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老妇人的身体不是很好? (两次“休息”“站起来的时候,行动很困难”“颤巍巍”等词。) 3、文中几次提到“德国人的炮火轰响”几次提到了老妇人的“黑色大围巾”,这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写炮火,不是笼统地写一句就算了,几乎隔几行就写炮火,叫人一直为老妇人的安危揪着心,老妇人在炮火之中的种种行为就格外感人。同时,炮火在离老妇人很远的地方响起,似乎也喻指法西斯的炮火在反法西斯各国同盟的友谊的巨大力量面前也望而却步了。 黑色给人一种沉重肃穆之感。老妇人不只用自己的行动,也在用自己的衣着表现对红军士兵的哀悼。这围巾也渲染了一种沉郁悲凉的气氛,衬托了人们悲哀的心情。渲染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寄托老妇人的哀思。 4、文中几次有几处蜡烛的描写?这样写有何作用? ①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 ②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 ③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 ④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 ⑤他们围着坟堆,静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 ⑥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4、本文为什么要以蜡烛为题。这里的烛光,又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 5、找出令你感动的情节、段落或句子。 (指名学生发言)有感情的朗读,并分析使你感动的原因。 四、拓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