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乐以终身,忧以终身 人之悲观与人之乐观,实同出于一根源。此根源即人之欲实现其所爱好的价值。一般人之悲观,是因觉其爱好的价值,恐不能实现;人之乐观,是因信其所爱好的价值,必能实现。一个真正的悲观主义者与乐观主义者,同当求直顺此心情,以努力实现其所爱好之价值。 ——唐君毅 圣贤之喜乐忧悲与常情不同处,一在其所喜乐忧悲者,非其一人之私,而是家国天下群生万物之公。一在其喜乐也,未尝无惕惧,其忧悲也,未尝绝祈望。其深知一切人间之美善,皆无客观之外力以使之长存不毁,而人间之丑恶亦然。此正反二面,恒相转化,故得之不能无惕惧,而失之亦不沦于绝望。 其更知 无论客观之世界如何黑暗,人若能自明其明德,以成己成物,则世运终可随人而转,而人即无绝望之理;反之,纵然世界是一片光明,而吾心一念暗昧,此世界之光明亦与我不相干,我仍不可不朝乾夕惕。 ——唐君毅《哲学概论》 信自由与信因果 唯吾人之自由为实现有价值之理想之自由时,吾人乃能建立自由之价值。然后吾人乃不至凭此自由以归向于堕落,而使人在思想上归向于求舍弃其自由,以根本舍弃“肯定自由之哲学”之自身。 ——唐君毅 佛家唯识宗言因果,谓人之每一生心动念之种子,皆存于阿赖耶识,虽历千百劫而仍不散失,以生种种等流异熟之果,并以不信因果为大邪见……然在另一方面,则吾人又须相信,吾人之一切过去之心理、生活及意志之情况,皆不能必然决定吾人之未来。吾人之意志乃可时时创新,以改变其过去之自我,而进以改变外在之环境,及其与环境中之人物之关系,以至其与一超越之存在如上帝之关系者。由此而吾人过去之一切过失罪责,无不可以一念之觉悟而如昨日死,而不容人之自馁,吾人过去之积累无数之善德善行,亦未尝不可以一念之差,而沉沦堕落,不容吾人之仗恃。此不馁不恃亦即所以使人恒能自强不息,日进无疆,以逐渐更形成其人格者。 ——唐君毅《哲学概论》 四、价值选择之原则 我们如何在涵不同之价值意义的理想间施行选择?我们如何衡量一理想之是否较有价值而为我们所当选择?又我们为什么必须用我们之自由以从事选择,而不可运用我们之自由以舍弃自由,而舍弃此选择之自身? ——唐君毅 唯心灵乃能认识一切有价值之事物,而涵容之。由此涵容,则可进而了解此一切事物之价值,而加以肯定,加以欣赏,加以爱护。而此能爱护一切有价值之事物之心,即吾人前所谓仁心之充量发展,乃一切事物之价值之所依恃,因而为宇宙间最有价值之事物,亦人生之一切价值之根源。吾人如知仁心为宇宙间最有价值之心,则人无论对客观自然及对其自身,皆不可徇物以丧生,亦不可求生以害仁,而人唯当利物以厚生,亦或当杀身以成仁……此非因其不知生之价值而不欲生也,唯其亦确知有更高于生命价值之心灵价值,而所欲有甚于生者。 ——唐君毅《哲学概论》 (一)适合原则与次第原则 忘足,履之适也;忘腰,带之适也,……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庄子 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所谓适合原则,乃谓一特定之人在一具体情境中,只有由某方式以选择某事物,乃能与人求实现价值之意识相配合,并不相抵触而说。如人之选一衣服,须求适合于其身体;选一职业,须适合于其兴趣与环境;选一配偶,须适合于其性格上、生活上之各方面之情形。 所谓次第原则,乃是如何由吾人所在之具体情境,以实现一理想之价值时,所当遵守之原则。《中庸》所谓“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吾人写字欲好,则一笔不好即一过;言语欲达意,则一字不妥即一过;与人应对须尽礼,则偶然慢易即是一过。——唐君毅《哲学概论》 (二)合理性原则 1.要按照你同时认为也能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去行动。2.你的行动,应该把行为准则通过你的意志变为普遍的自然律。3.你的行动,要把你自己人身中的人性和其他人身中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作目的,而不能只是手段。4.你要永远作为目的王国 指一个理想的共同体,在那里每个人总是有道德的 的一名成员而行动。——康德 所谓合理性原则之意念行为即“可普遍化,凡吾之过去未来,或他人之过去未来,在同样情形下有之,皆为吾所肯定为有价值”之意念行为。而吾人所有之一切意念行为,凡可普遍化者,亦即皆可以成为法则者。在人与人之社会关系中,若欲检定一人之意念行为是否合理,即当反省,人如此对我,我是否以为然。此即西方所谓金律,及中国所谓恕道之义。理性原则为上述一切价值选择之原则所由建立之总原则。——唐君毅《哲学概论》 (三)超选择之境界 人生之一切选择之最后目标,亦终将求选择此一超选择之境界。此在基督教称为神智神意之境界,唯神能达,非人能达者。 ——唐君毅 吾人如真能依理性原则,以选择吾人所体验所实现之价值,即可逐渐使一切具负价值或无价值之意念行为,皆逐渐被淘汰,最后即可渐至生心动念与一切行为中皆更无不合理之成分。此在道德上即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境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医疗机构内麻醉、精神药品使用与管理制度.docx VIP
- 重庆市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2018-建筑工程.docx VIP
- 重庆市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2018建筑工程.docx VIP
-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苏州专用)-A4.docx VIP
- 周杰伦所有歌词(14张专辑-包括床边的故事)呕心沥血已经整理完毕可打印.doc VIP
- 中古时期郡望郡姓地理分布考论.docx VIP
- 机械工程材料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毕业论文-关于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的调查与探讨.docx VIP
- 2025年高压电工证题库(附答案).docx
- 智慧工地整体解决方案(投标方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