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影像学总论第一节不同成像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ppt
第一章 总论 山西省汾阳医院CT室 董瑞生 医学影像的发展 医学影像的发展 影像医学发展逐渐形成了3个主要的阵营:经典医学影像学:以X线、CT、MR、超声成像等为主,显示人体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以介入放射学为主体的治疗学阵营;分子影像学:以MR、PET、光学成像及小动物成像设备等为主,可用于分子水平成像。 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结构成像、功能成像和分子影像。 分子影像学 分子影像学:用影像技术在活体内进行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物过程的描述和测量。 分子影像学是医学影像技术和分子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放射医学、核医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一门新的学科。1999年美国哈佛大学Weissleder最早提出分子影(成)像学(molecular imaging MI)的概念,即应用影像学的方法对活体状态下的生物过程进行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 分子影像学 分子影像学在分子生物学与临床医学之间架起了相互连接的桥梁,被美国医学会评为未来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十个医学科学前沿领域之一,是二十一世纪的医学影像学。 分子影像学 分子影像技术有三个关键因素,第一是高特异性分子探针,第二是合适的信号放大技术,第三是能灵敏地获得高分辨率图像的探测系统。 目前最为常用的分子影像学技术有核医学成像技术,尤以PET的分子显像研究最具活力。另外,MR成像及MR波谱成像(MRS)、光学成像以及红外线光学体层亦颇多使用。 分子影像学 分子影像学的优势,可以概括为三点: 分子影像技术可将基因表达、生物信号传递等复杂的过程变成直观的图像,使人们能更好地在分子细胞水平上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及特征; 能够发现疾病早期的分子细胞变异及病理改变过程; 可在活体上连续观察药物或基因治疗的机理和效果。 第一节 不同成像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由于X线束是从X线管向人体作锥形投射,因此,将使X线影像有一定程度放大并产生伴影。伴影使X线影像的清晰度减低。 锥形投射使处于中心射线部位的X线影像有放大,但仍保持被照体原来的形状,并无图像歪曲或失真;而边缘射线部位的X线影像,由于倾斜投射,对被照体则既有放大,又有歪曲。 CT值 CT值即代表CT图像象素内组织结构线性衰减系数相对值的数值 公式:CT值= μ物- μ水/ μ水*k,式中,K是分度系数,一般取为1000。 单位:亨氏单位(Hu) CT值 人体组织的CT值划分为2000个单位,水的CT值为0,空气和密质骨的CT值分别为-1000和+1000。密质骨的CT值为上限,空气的CT值为下限。组织密度越大,CT值越高;组织密度越小,CT值越低。 窗宽与窗位 人体组织CT值的范围-1000-1000,CT图像上则以2000个灰阶表示这2000个CT值分度,但人眼只能分辨16个灰阶。2000/16=125Hu ,即两种组织CT值差别在125Hu以内时则不能分辨。 窗宽是指荧屏图像上包括16个灰阶的CT 值范围 窗位是指观察某一组织结构细节时,以该组织CT值为中心观察 T1WI 短TR、短TE 组织的T1越短,信号就越强(越白);组织的T1越长,信号就越弱(越黑)。 T2WI 长TR、长TE 组织的T2越长,信号就越强(越白);组织的T2越短,信号就越弱(越黑)。 质子密度加权像 长TR、短TE 组织的质子密度越大,信号就越强(越白);质子密度越小,信号就越弱(越黑)。 FLAIR序列 (Fluid Attenuation IR) (水抑制序列)-液体信号(自由水)被抑制,从而突出其他组织。常用于对CSF抑制。 STIR或FS序列(脂肪抑制序列)-对脂肪进行抑制 SWI是一种利用不同组织间的磁敏感性差异而成像的技术,对小静脉、微出血和铁沉积更敏感。 MRI图像的特点 同反相(inphase,IP)和反相位(opposed phase,OP)成像 脂水混合组织信号明显衰减;纯脂肪组织的信号没有明显衰减;勾边效应。 肾上腺病变的鉴别诊断。因为肾上腺腺瘤中常含有脂质,反相位明显降低,其敏感性70-80%,特异性90-5%。 脂肪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敏感性超过常规MRI和CT。 判断肝脏局灶病灶内是否存在脂肪变性。因为肝脏局灶病变中发生脂肪变性者多为肝细胞腺瘤或高分化肝细胞癌。 有助于肾脏或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其他含脂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MRI图像的特点 肝脏脂肪变性 同相位(A)梯度回波T1WI显示肝脏局限型短T1信号; 反相位(B)梯度回波像显示因局灶性脂肪浸润产生的局灶性信号丢失区。 肝腺瘤 同相位(A)和反相位(B)梯度回波像显示肝右叶巨大肿块(箭示)因含有胞浆内脂质成分而在反相位像上有信号丢失。 肾上腺腺瘤 胶质瘤 磁共振弥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2026学年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2024)湘艺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GB_T 19923-2024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pdf VIP
- 五年级上册语文每日词语默写单1-4单元.pdf VIP
- 2024年福州左海高铁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智能仓储管理教学能力比赛教案.pdf
- 2024年广东省专升本英语考试真题及答案7257.pdf VIP
- 教学能力比赛《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标准.pdf VIP
- 常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docx VIP
- 生态―经济视角下生态危机根源的文化探讨.doc VIP
- 高级职称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材料.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