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唯物史观视域下历史虚无主义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唯物史观视域下历史虚无主义研究

摘 要 历史虚无主义是在西方各种以唯心主义历史观为哲学基础的思潮影响下产 生的一种社会政治和文化思潮。作为政治思潮的历史虚无主义妄图通过否定历 史,否定现实,否定人民革命,否定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否定共产党执政的历 史必然性和合法地位,以实现消解或取代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翻社会主义 制度。它对客观历史的本质、真相和规律持怀疑、否定和消解的态度,对历史 现象、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任意解释甚至刻意歪曲。虽然这种思潮并不占据主 导地位,但仍然表现出极大的吞噬与同化效应,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 的冲击。 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在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文本研究,力求系 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挖掘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所蕴含的丰富而庞大 的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资源,从理论源头上,克服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回 应唯心史观的挑战,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深入分析研究历史虚无主义,可以 使唯物史观趋于完备和系统化。 本文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批判解读,对我国社会的发展、 改革开放事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理论支撑。本论文的工作主要体 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梳理哲学史上历史虚无主义者与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者的争论 马克思、恩格斯对施蒂纳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 书中用十分之七的篇幅来反驳施蒂纳的l: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在篇幅巨大的《圣 麦克斯》一章中,马克思按照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一书的叙述逻辑逐 一对该书进行了批判,对施蒂纳的“自由主义”、“利己主义”进行批判,还分 别涉及到国家、市民社会和“精神解放等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对巴枯宁的批判。马克思对巴枯宁的政治纲领进行了严肃 的批判;指出它“是从各方面肤浅硬凑起来的混合物”。至于“各阶级平等这种 说法,只不过是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所宣扬的劳资之间的调和思想的另一种说 法而已”。对巴枯宁的反对国家权威和摈弃政治斗争的观点,恩格斯也给以无情 j的揭露和有力的批驳。 ‘.:: T 马克思、恩格斯对蒲鲁东的批判。马克思针对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写 了l:哲学的贫困》这一重要著作。在这里对蒲鲁东的反动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彻 底的批判。1848年,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称蒲鲁东主义是“保守的或 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并作了专节批判。《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表明马 克思进入了对蒲鲁东的深度批判时期。 二、通过对国内外历史虚无主义现实的研究,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找寻解决 问题的方法。 正确的历史观是一个国家、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所系、力量之源,科学的 历史观对于人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系极大。历史虚无主义 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唯心史观,世界观和历史观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超阶级、 “超党派”地分析研究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事实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抵制历 史虚无主义,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用唯 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廓清其产生偏差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积极推进 唯物史观的自我创新和发展,切实增强唯物史观作为主导价值观的说服力、战 斗力和感召力。同时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所折射出来的重大历史问题进行充分 的研究探讨,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完善唯物史观基本理论的发展,构建具 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 下的社会思想文化的和谐统一。 三、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维护中国革命的伟大成果,坚定不移 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的存在,是当代中国社会思想的突出特点。历史是一个 民族存在和发展的记录,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它,但是不能从不同的 角度来抹杀这种记录,否则,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就荡然无存了。面对历史虚 无主义思潮的出现及泛滥,我们既不能视之为洪水猛兽,也不能置之不理,而 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而引导的前提便是需要我们针锋相对地坚持用马克思主 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研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内在机制、本质特征, 廓清其演变规律、产生的社会根源,揭示其本质,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地抵制其 消极影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总之,西方敌对势力西化中国的图谋不会改变,国内反社会主义的势力也 II 将长期存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huotuo00757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