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变量数据的获得方法(实验性分离和)详解.ppt
意识与无意识指标的分离 假设C表示有意识(consciousness)回忆起作用的概率,U表示无意识(unconsciousness)记忆起作用的概率,那么…… 有意识记忆起作用、无意识不起作用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为C(1-U); 无意识起作用,意识不起作用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为U(1-C); 意识和无意识都起作用的事件发生概率为C×U。 意识与无意识指标的分离 假设I为在包含测验中被试用先前呈现过的词完成补全的概率P(“旧”|包含),E表示在排除测验中被试用先前呈现过的词完成补全的概率P(“旧”|排除)。那么…… I与C、U的关系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I = C(1-U)+ U(1-C)+ C×U = C + U(1-C)…………(1) E与C、U的关系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E = U(1-C) ………………………………………………(2) 根据上述两个公式,可以换算出意识回忆贡献的概率C和无意识记忆贡献的概率U的计算公式: C = I – E ……………………………………………………(3) U = E / [1 -(I – E)] ………………………………………(4) 需要说明的是,在残词补全这样的任务中,被试用特定的词进行完成任务时还存在一个基线概率(baseline,B)。如根据某个词根总共可能构成五个词,那么,用某字根进行补全的基线概率就是0.2。该概率在上述计算过程中包含在无意识的贡献U中,所以,在计算纯粹由无意识加工产生的对作业成绩的贡献时,应该将由基线概率引起的贡献减掉。即 U0 = U - B …………………………………(5) 由于计算所需的参数值I和E分别可通过包含条件下和排除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情况获得,B实际上就是可能的正确反应数的倒数。所以,利用上述公式可简单地分离出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在特定认知任务中的作用。 过程分离范式的应用 (1)过程分离程序在记忆研究中的应用 Jacoby(1991)的研究 第一阶段给被试视觉呈现一些单词和一些变位字。变位字只有第二和第四个字母是正确的,其他顺利已经打乱。要求被试对单词进行阅读,对变位字的混乱字母进行重新排列以组合成单词;第二阶段被试听觉呈现一组单词,要求其听到后大声读出,并努力记住以备以后的再认测验。 测验阶段采用再认任务,测验材料包括学习阶段的变位字、视觉呈现词和听觉呈现词以及新词等四种词。根据指导语的不同分成两种测验:一是包含测验,要求被试对学习阶段的变位字、视觉呈现词和听觉呈现词均进行“旧”判断;二是排除测验,要求被试只对听觉呈现词做“旧”判断,而将变位字和视觉呈现词作为没有学习的项目,判断为“新”。 (2)过程分离程序在Stroop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一般认为Stroop任务中,颜色词的语义激活是自动化过程,属于无意识加工;颜色命名则是控制性过程,属于意识加工。但有研究者指出,颜色词的识别到底是否为无意识加工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的争议。 Lindsay等(1994)的研究 我们可以把颜色-词义一致条件看成包含测验,因为在这种条件下,被试的正确反应既可能由颜色命名引起,也有可能由色词的语义激活引起。 可以把颜色-词义不一致条件看成排除测验,被试必须有意识地排除语义激活的影响而只对颜色进行反应。 语义激活 = P(正确|一致性测验)- P(正确|不一致条件) 颜色命名 = P(正确|不一致条件)/(1-语义激活) 问题: 在这个研究中,由于是以颜色命名的正确率作为观测指标的,所以在排除测验中,反而将颜色命名类比于记忆研究中的无意识提取,而将语义激活类比于意识性提取。显然,这和通常将颜色命名看成控制加工,将语义激活看成无意识加工是相反的。 所以上述研究虽然成功地分离出了语义激活和颜色命名各自的贡献,但在揭示意识和无意识加工方面是无效的。如果在实验中将颜色词命名的正确率作为观测指标,则可将语义激活与无意识加工、颜色命名与意识加工对应起来,从而揭示出色词语义的自动激活导致的无意识加工的贡献。 (3)过程分离在选择性注意研究中的应用 Neumann等(1991)发现,当启动与探测显示中目标重复的比例增大时,正启动量随之增多;而当两种显示中分心物重复的比例加大时,负启动量未发生变化。据此推测,目标重复比例较大时被试很可能使用有意识的预期策略,而分心物重复所引起的负启动则可能是自动的或无意识的。该研究引发了关于正、负启动与意识、无意识过程之间关系的研究。 张亚旭等(1997) 采用过程分离程序,直接考察了意识和无意识过程在选择性注意任务中的贡献,并深入探讨了作为正启动机制的目标激活和作为负启动机制的分心物抑制与意识和无意识过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工水平的影响。 该研究包括四类测验,分别为目标包含测验(TI)、目标排除测验(TE)、分心物包含测验(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