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生物学复习题解析.doc
名词解释:
1、环境生物学:研究受人类干预或破坏环境与生物相互作用规律及机理,并应用生物学理论和方法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是环境科学与生物学交叉学科.研究对象:人类引起——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水体富营养化: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物质进入水体中,使水体中藻类等富有生物旺盛繁殖,从未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的现象。淡水发生“水华”,海水发生“赤潮”
3、生物圈:是指利用各种物理化学诱变因素,人为引起。分批培养所培养的细胞,通常是经过停止期、对数期、静止期的生长过程。将静止期的细胞移植于新的培养基中再反复继续长循环在分批式培养过程中,可分为延滞期、对数生长期、减速期、平稳期和衰退期等五个阶段1)细菌总数:水体污染:1mL自来水细菌总数大于100个,空气污染指标:1m3空气中细菌总数为500-1000个以上(2)大肠菌群数:大肠杆菌1L自来水不能超过3个。
3环境生物学研究对象: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这里的人类干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污染;二是指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即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4为什么说土壤是天然的培养基
因为土壤具有微生物所必需的 营养和微生物生长繁殖及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条件:
营养:土壤中有大量的动、植物残体,植物根系和分泌物,还有人和动物的排泄物,有丰富的无机物和微量元素。
Ph:土壤ph范围在3.5-8.5之间,多数在5.5-8.5之间,适合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需要。
氧气和水:土壤具有团粒结构,有无数小孔隙为土壤创造通气条件,小孔隙还起毛细血管的作用,具有保水性,为微生物提供水分。
渗透压:土壤渗透压对土壤是等渗或低渗,有利于微生物摄取营养
温度:土壤保温性较强,四季温度变化不大
保护层:几毫米厚的表层土石保护层,使土壤的微生物免遭太阳光中紫外辐射的直接照射而死。所以说:土壤是天然的培养基
5、氧化塘处理废水的特点:氧化塘又称稳定塘,是利用藻类和细菌两类生物间功能上的协同作用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其特点是:构筑物简单,能源消耗少,运转管理方便。
6、生物修复特点:1)生物修复:利用生物(天然的或接种的),将土壤、地表及地下水或海洋中危险性污染物现场去除或降解的工程技术系统。2)生物修复特点 :优:具投入低、效果好、不产生副作用。缺:1、 不能降解所有污染物;2、 污染物浓度过低, 无法正常降解;
9个押题点
1 .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转化方式,影响因素及举例?
答:迁移是位置变换,转化是性质的改变。
迁移方式: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生物迁移的动力:生物的生理代谢。
转化方式:物理转化,化学转化,生物转化。生物转化:外源化合物(相Ⅰ,产生活性基因)→一级代谢物(有害作用)(排出体外)(相Ⅱ)→二级代谢物→排出体外
影响因素:a内部因素 b外部因素
举例:①大气中的碳氧化合物(HC)和氮氧化合物(NOx)等气态污染物(一次污染物)
在阳光(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O3、PAN及其他类似的氧化性物质(二次污染物)。②水体中的氧化还原类型,氧气充足(湖面),分解产物为H2O、CO2、NO3-、SO2(2-)等;而(水底)缺氧分解为NH3、H2S和CH4,造成水质恶化。
2. 污染物的吸收。
结合吸收,消化部分,主要动物的吸收,吸收消化部位,几种方式,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污染物性质,环境条件。
动物吸收方式:①呼吸系统吸收:呼吸道→肺→血液
②消化系统吸收:(影响因素:pH,溶解性消化作用强度) 主要部位:胃和小肠
③皮肤吸收:通过角质、皮质、汗腺。 影响因素:皮质完整与否,不同部位的皮肤;接触面积、时间、温度;污染物本身理化性质。
3..污染物的转化。相Ⅰ,相Ⅱ反应(举例)
生物转化:外源化合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相关酶系统的催化下代谢变化的过程
外源化合物(相Ⅰ,产生活性基因)→一级代谢物(有害作用)(排出体外)(相Ⅱ)→二级代谢物→排出体外
相Ⅰ反应:改变外源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形成活性基因,或进一步使其暴露,产生一级代谢产物。
①氧化反应⑴微粒体的氧化(在微粒体内氧化):脂肪族烃基氧化;芳香族烃基氧化;胺氨,环氧化;硫氧化;磷氧化。
⑵非微粒体氧化:二胺的氧化;醇醛的氧化。
②还原反应⑴微粒体还原:硝基还原;偶氮还原;还原性脱卤。
⑵非微粒体还原:醇醛酮的还原;氮氧化物的还原。
③水解反应:脂、糖、酰胺类水解。
相Ⅱ反应(结合反应):在酶的作用下使一级代谢产物与细胞内物质结合的反应,可是某些有毒化合物功能团失活,减轻甚至祛除其毒性。反应可以降低甚至消除有毒化合物的毒性,还可以排出有毒物质,但消耗能量。以及代谢产物为受体,细胞内原有物质为供体。
类型:(葡萄糖醛)酸化,硫酸化,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NB╱T 20341-2015 压水堆核电厂核岛厂房用孔洞封堵材料和嵌缝材料技术要求.pdf VIP
-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pptx VIP
- 最新行政执法题库行政执法试题及答案附答案详解(基础题).docx VIP
- 复用器械预处理课件.ppt VIP
- 最新行政执法题库行政执法试题及答案附答案详解(预热题).docx VIP
- 优惠申请表模板.doc VIP
- 本田五羊摩托领御(WH125-20)说明书.pdf VIP
- 【2025年】德州天衢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docx
- 除氧器PPT课件(最新整理版).pptx VIP
- 建市[2007]86号 工程设计资质标准.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