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水文学》第一章城市水文学的基本概念要点.ppt
思考题: 1.谚语:“东边日出西边雨,阵雨过后又天晴”中,降水的类型为哪一种? 2.位于印度东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南坡降水量大,请问是什么原因? 3.“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雨属于哪一种降水类型? 适用条件:①雨量站分布不太均匀;②地形起伏较大时 包含假定:流域内任何一点的降雨量,都可用和它距离 最近的雨量站代表。 与算术平均法相比较:泰森多边形法适用条件较宽, 计算结果较合理。 1.什么是径流? 2. 径流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3. 各个地区各个季节的径流有什么不同? 1)降水 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面积大,则产生的径流就大; 2)蒸发 蒸发包括水面、土壤、植物上的水分蒸发,在一定条件下,蒸发越大径流越小。 3)下垫面因素 流域内汇水区的大小、形状、地理位置、地质情况、植被、湖泊、沼泽等统称为下垫面因素。 流域的面积和形状 流域面积决定:大面积流域具有较强的径流调节能力,各种影响因素相互平衡和抵消,径流变化趋于稳定。 流域的形状:流域的长度决定了地面径流汇流的时间,因而影响径流过程。狭长形流域径流过程更为平稳。 1 流量(Q): 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过水断面的水量(m3/s) 2 径流总量(W): 某时段T内通过河流某过水断面的总水量 W=Q×T 3 径流深(Y) 径流总量平均分布在流域上的水深(mm) 4 径流模数(M): 单位流域面积上所产生的流量。(L/s·km2) 5 径流系数(α): 某时段径流深度Y与同期降雨量H之比。 例题1: 某站控制流域面积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 ,多年平均流量 试根据这些资料计算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多年平均径流深,多年平均流量模数,多年平均径流系数。 水量平衡方程式为: 全球陆地在任一时段收入水量为大气降水H;支出水量有蒸发量E和地表、地下径流量Y(入海径流量),则全球陆地水量平衡方程: ?W=W2-W1=H-(E+Y) 多年平均,?W=0,则E0=H0-Y0,即全球陆地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以径流形式补充海洋,实现全球水量平衡。 闭合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式为: 中国主要流域的水量平衡 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的流量变化应该与_____________的变化相一致。 二、降雨径流的形成过程 降雨径流是指流域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最终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 流域内自降水开始到雨水流过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 过程称为径流形成过程。一般将这一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降水—流域蓄渗—坡面漫流—河网汇流。 一、产流过程 蒸散发、截留、填洼、入渗、产流。 损失量:蒸散发量、植物截留量、土层中的持水量及部分填洼量。 净雨量/径流量/产流量:降雨量与损失量之差。包括地面径流、壤中流和地下径流。 二、汇流过程 净雨沿坡面从地面和地下汇入河网,然后再沿河网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这一完成过程称为流域汇流过程。(包括坡地汇流和河网汇流) 河槽的调节作用:涨水和退水体现了河槽的储水能力,对降雨产流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使流域出口处的径流量更加平滑(过程线变化缓慢、滞后),实际上是对净雨在时程上进行第二次再分配。 总结:一次降雨过程,经植物截留、下渗、填洼、蒸发等损失,进入河网的水量显然比降雨量少,且经过坡地汇流和河网汇流,使出口断面的径流过程远比降雨过程平缓,历时长,时间滞后。 降雨、产流和汇流,是从降雨开始到水流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经历的全过程,他们在时间上并无截然的分界,而是同时交错进行的。 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 流域的植被 包括流域的植被覆盖率、植被类型、年龄、茂密程度对气候、截留、下渗、地形都有影响,从而对径流形成过程产生影响。 植被的生长增加了地表粗糙度,减少坡面漫流速度,从而增加雨水下渗机会,减少地表径流量。落叶枯枝改变了土壤的成分和结构,从而影响土壤水分的下渗和蒸发。 三、径流的表示方法及单位 四、次雨洪过程及其特征 例题2: 已知某水文站控制的集水面积F=800km2,某次洪水过程线如下,试求:(1)该次洪水的总径流量;(2)该次洪水的径流深。(Δt=1h) 0 60 150 170 200 230 260 310 Q(m3/s) 15 14 13 12 11 10 9 8 时段次序 430 700 920 1350 1500 130 110 0 Q(m3/s) 7 6 5 4 3 2 1 0 时段次序 第六节 流域水量平衡 一、水量平衡原理 在复杂的水文过程中,水分运动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水量平衡原理。 对任一区域在给定时间段内,输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