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哈尔滨学院本科学年论文 题目: 第四纪生物气候载体对环境的意义 院 (系) 理学院 专 业 地理科学 年 级 姓 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2013年5月20日 第四纪生物气候载体对环境的意义
摘要:
现代地球环境是从第四纪环境演变而来,未来环境是现代环境在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影响下的发展。随着现代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地矛盾的日益紧张,研究第四纪古生物演化显得十分必要,第四纪生物分布与一定的气候和环境相适应,气候因素如年均温、降水量等,环境因素如海陆、水动力、水温、水体盐度、水体硬度等,通过研究古生物面貌来了解古气候及人类活动对古生物的影响,对恢复古生物有重要意义。目前,用于第四纪气候载体的生物体主要包括孢粉、植硅石、色素、分子化石、硅藻、介形虫等。
关键词:第四纪气候;气候载体;古生物;
第四纪是地质年代中最新的一个纪,包括全新世和更新世两个世。它从260万年前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第四纪是一个气候变化非常剧烈的地质时代,冰河期与间冰期不断交换;第四纪是距今最近的一个地质时代,今天的气候就是第四纪气候的延续,学习和研究地球最近一个地质时代演化和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对认识地球的气候演化,全面认识今天的气候,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利用生物气候载体,如孢粉、植硅石、色素、分子化石、硅藻、介形虫等,探知第四纪古植被面貌,进而推测第四纪古气候变化,是研究第四纪气候演化的重要方法。应用孢粉分析恢复区域古植被、判别区域气候环境变化;利用湖相、海相沉积物中的色素和相应的气候地理参数,建立色素—气候转化模型,定量分析古气温和古降水。应用不同的生物气候载体,建立环境变化与生物气候载体的关系,可以重建第四纪古植被,进而推测并建立第四纪的气候环境,为今天全球气候变化寻找科学依据,并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为人类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环境变化的科学论据。
孢粉
植物对环境气候变化极为敏感,是受地形、水文、气候、土壤、人类因素等影响的特定区域生态环境的集成物。气候环境变化引起的植被类型的变化一般在沉积物中都能很好的被记录下来。换言之,沉积物中的孢粉是地质历史时期地表植被的表征,而植被的分布及类型受气候环境的制约。因此,通过孢粉记录可以重建第四纪气候环境变迁。
1.1 孢粉学研究简史
17 世纪,Grev 和Molpighi 对花粉进行过观察。19 世纪初,波尔研究过花粉的形态,并绘出175 种植物的花粉图,而Mohl对花粉进行了分类。最早对化石花粉进行观察的是C.G.Ehrenberg,花粉分析的奠基人是瑞典人--Lennaut Von Post,他首次计算花粉的百分含量,制作孢粉图表和不同植物的花粉代表符号。1937年,苏联马尔科夫第一次应用孢粉分析的方法成功解决了第四纪地层划分的问题。同年苏联格里丘克发明了重液法浮选孢粉,进一步解决从岩石中提取孢子花粉的问题。1943 年G.Erdtman 出版了第一本关于孢粉分析方法的书——《花粉分析入门》。1944 年英国人Hyde 和Williams 提出孢粉学的名称,并作出相应的解释。A.Ibraham、Potonie 和Kremp 等人在化石孢粉分类方面提出各种方案,对化石孢粉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随着国际科技水平的提高,孢粉学也获得纵深的发展,广泛应用于各学科领域[1]。国内孢粉学起步较晚,解放后,这门学科蓬勃发展,应用于农业、地质等相关产业。
1.2 孢粉分析方法
探究古植被面貌的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孢粉、植硅石、分子化石、碳酸盐碳同位素、历史地理学等方法。其中孢粉分析是比较有效的恢复古植被的方法,是恢复区域古植被、判别区域气候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和有效方法。
1.2.1 采样。
孢粉样品可以采自天然剖面或钻孔岩心,避免上下层位及现代花粉污染,天然剖面要除去风化的表面,采集应自下而上,岩心要去掉表层以免污染。
1.2.2 提取与鉴定。
加入氢氧化钾分解有机质,除去腐殖质;过滤掉植物残体和无机碎屑;加入氢氟酸溶解细粒的硅质物,醋酸水解植物纤维和其他多糖;孢粉颗粒染色以便识别。可能需要用舒尔茨溶液除去木植物或木质素,尽可能除去样品中的有机质组分。样品中含孢粉的有机组分较少时,用溴化锌之类的重液来分离有机和无机组分提取孢粉颗粒,在各分析阶段,样品要进行离心、富集,清洗掉溶液中的强碱、强酸。制备好的样品放入有甘油酯或硅油介质的薄片上,以备镜下观察[2 ]。
1.2.3 统计与解释。
孢粉鉴定完成后,还需要统计各类孢粉的数量并计算它们相互间数量关系。每个样品所需统计的孢粉数量与研究目的有关,一般不少于150 粒。孢粉统计结果由花粉图式表达。为了便于花粉资料的解释,一般将花粉谱划分为若干个花粉带,划带的主要原则是一个带内的花粉谱有一定的相似性,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