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船政影响下的福建社会变迁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尾船政影响下的福建社会变迁 摘??要:本文以近代福建地方社会为考察对象,重点分析马尾船政对福建 ? ?? ???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力图还原船政活动与其所处的社 ? ?? ???地理空间的互动图景,总体把握和反思福建社会的转型过程。 关键词:船政、福建、经济、社会、变迁 福建马尾船政局(又名福州船政局)是清季洋务运动中唯一专门造船的大型官办军工企业,也是当时远东规模最大的近代船厂。船政的兴衰不仅与洋务运动本身的命运息息相关,也折射出整个近代中国的历史图景。本文试图跳出洋务运动的内部视野及其与国家政治军事斗争的纵向联系,把这一近代企业的历史进程还原到它当时所处的社会地理空间之中,以近代福建地方社会(以船厂所在的福州地区为中心)为考察对象,重点分析船政活动对福建区域经济、社会、文化转型所产生的影响。经再三考虑,笔者在题目中没有使用“近代化”(或“现代化”)一词概括这一转变的过程,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以后人的蛮横为历史强加一个“趋势”和“前景”,因为这可能抹杀那个时代的人们所经历的创伤、梦想和奋起的意义。 本文的最终目的是探究洋务企业与所在地区经济社会的互动关系,之所以选择马尾船政局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其规模之巨、声势之大、延续时间之长为其他企业所难以望其项背;二是福州地区虽开埠通商较早,但由于种种原因,外国资本直接入侵较浅,兴趣基本限于茶叶贸易,外国工业企业始终未成规模,这就便于突出船政作为主要社会变革力量在当地的影响,而上海、天津等外资入侵较深的地区就很难孤立出这种影响。 ? ? 传统观点认为甲午战争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但考虑到战后船政局仍有造舰活动,且清廷亦有整顿复兴船政之举措,所以本文断代的下限截止到1907年船政局暂时停办。至于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的船政局、国民政府时期的海军马尾造船所,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延续至今的马尾造船厂,虽与清朝马尾船政局一脉相承,但性质已不属于洋务运动范畴,故不在本文考察之内。 一、船政前夜的福建——自然与经济? ?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全省大部分属中亚热带,闽东南属南亚热带。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横断面略呈马鞍形。因受新华夏构造的控制,在西部和中部形成北(北)东向斜贯全省的闽西大山带和闽中大山带。两大山带之间为互不贯通的河谷、盆地,东部沿海为丘陵、台地和滨海平原。陆地海岸线长达3000多千米,以侵蚀海岸为主,堆积海岸为次,岸线十分曲折,岛屿星罗棋布,优良港湾众多,自北向南有沙埕港、三都澳、罗源湾、湄洲湾、厦门港和东山湾等6大深水港湾。闽省东北部的福州海口,岛礁密布、两岸山峰夹闽江而上,蜿蜒数十里,形势险要。江北马尾一区,“地隶闽县,距罗星塔之上流,三江交汇中间,港汊旁通长乐,福清、连江等县,重山环抱,层层锁钥”[],“水清土实,为粤、浙、江苏所无”[],是建立船厂、军港的理想基址。 ? ? 福建矿产资源分布广、储量小,叶腊石(造纸、陶瓷、印章)、高岭土(陶瓷、造纸)、石英砂(玻璃)、钨的储量较为丰富,煤、铁资源相对贫乏。相比之下,福建省渔业资源十分丰富,素有“闽者海为田”之说。福建林区是我国三大林区之一,尤以闽江流域为最,盛产马尾松、杉木、樟木,开发历史悠久,再造能力较强。 由于人均耕地占有量低且土质较差,福建粮食生产不能自给,鸦片战争后,62县中缺粮县达35个。但以茶叶、甘蔗为代表的经济作物种植较为发达。农业生产方式基本为传统小农生产,但在货币地租下出现了经营地主和永佃制。 福建自宋元以来即为我国工商业较为繁荣的地区,其棉纺织、印刷、造纸、制糖、伐木、造船、漆器、陶瓷等传统手工业部门均有一定规模,许多手工业品、工艺品在全国享有盛誉,甚至通过广州十三行畅销海外,但总体来看,各行业发展程度仍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或更为初级的小商品经济阶段。 鸦片战争之后,福州、厦门辟为通商口岸。这一方面导致外国商品在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下对传统手工业造成冲击,特别是鸦片倾销,荼毒社会,但另一方面,在这场历史悲剧的夹缝中,福建却获得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这主要是因为福建是当时世界有特殊需要的大宗产品——茶叶的生产基地,1844年福州开埠之后,原本通过广州出口的武夷山红茶得以直接沿闽江而下,在福州港交易、装船,畅销欧美。19世纪60年代初,仅茶叶贸易一项,每年就为福州带来价值190余万英镑的出超,这构成了当时中国原始资本积累的重要来源。[]此外,繁荣的茶叶贸易还促进了闽江流域农业生产的专门化和商品化(这时出现了种植园),包买主商业资本向农村和生产环节渗透,政府通过抽取茶税厘金扩大了财源,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洋务运动。但这种贸易很大程度受洋行、买办的控制,农民生活也并未因此改善,且19世纪末,受印度、锡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