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新闻评论的谋篇精要.ppt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章新闻评论的谋篇精要.ppt

第十章 谋 篇 本章内容提要: 一、谋篇布局(结构)的基本要求与方式 二、精心制作评论标题 三、悉心写好引论 四、苦心经营正论 五、用心撰写结论 绪 论 布局(结构)的基本要求与方式 一、基本含义 二、评论结构的基本要求 1、三个基本原则 :考虑文章或节目的具体内容 ;考虑受众的实际情况 ;反映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 2、三点要求 : 布局合理;层次明晰;逻辑顺畅 。 三、评论结构的常见方式 1、归纳式。 2、演绎式。 3、并列式。 4、递进式。 第一节 精心制作标题 一、复习: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不同 二、评论标题的特点与功能 (一)评论标题的特点(新闻标题与评论标题的区别 ) (二)评论标题的功能 教材:(1)内容的高度概括(2)主题的集中表现 (3)点睛之笔 胡文龙:(1)提示论题(2)体现观点 (3)表明态度(4)引发兴趣。 三、新闻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 教材:(1)准确(2)鲜明(3)生动(4)题文相符(5)贴切 胡文龙 :(1)贴切(2)具体(3)鲜明(4)精炼(5)生动 四、使标题生动的方法: A、变换标题句式: 1、变陈述句为假设句 。如《人民日报》“编余”《假如给华佗评职称》(1983年4月6日)、北京电视台《今日话题》的《假如多一些王海》(1996年1月3日)等 。 2、变陈述句为疑问句、反问句或质问句法。如《经济参考》述评《金币满街谁来捡?》(1984年10月21)、《人民日报.今日谈》的《罚“态度”?》(1991年11月12日)等。 3、变陈述句为感叹句。如:《河南日报》社论《旱情严重!》(1966年1月5日)、《人民日报·今日谈》的《多几个“红娘”好!》(1983年12月7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造伪劣工程:罚!》(1996年11月1日)等 。 B、活用成语、谚语、俗语 1、直接引用。 如:《人民日报·今日谈》的《一笑置之》(1980年11月7日)引自成语,《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的《以人为镜》(1995年5月2日)引自古语、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远亲不如近邻》(1994年6月3日)引自俗语等。 2、变化引用。具体包括: 易字法。 《人民日报·今日谈》发表的小言论,标题中经常采用这种做法。如变“杞人忧天”为《“杞人”忧“地”》(1981年8月28日)、变“醉生梦死”为《醉生梦死》(1986年4月28日) 谐音法。《人民日报·今日谈》的《以“ 职”论价》(1981年6月25日)、《岂有此“礼”》(1995年7月8日),《人民日报·经济漫笔》的《谨访“明码标假”》(1990年10月26日)等都采用了这种方法。 C、巧用修辞手法 1、比喻。如《人民日报·每周论坛》的《给“门卫”以“守门权”》(1986年5月5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改革没有“观众席”》(1986年7月10日)、《新华日报·细流集》的《既折“莲蓬”又挖“藕”》(1987年8月28日 ) 等。 2、比拟。《人民日报·国际札记》的《奥斯维辛醒着》(1996年3月20日)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给孩子书包减“肥”》(1994年10月13日 ) 等。 3、借代。《人民日报·今日谈》的《多交“毡帽朋友”》(1991年12月27日)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绿菌场呼唤文明风》(1996年11月11日) 等。 4、双关。如《人民日报·今日谈》的《当心有“坑”》(1985年12月13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的《巨额粮款化为水》(1996年12月7日)等。 5、对照。如《人民日报·今日谈》的《“穷根”与“富路”》(1990年1月30日)、《中国物资报·新视角》的《慷慨与吝啬》(1993年11月22日)等。 6、连珠。 《人民日报·漫话》的《“官钓”与“钓官”》(1989年1月7日)、《人民日报·今日谈》的《“用谁谁行”还是“谁行用谁”》(1988年4月25日)、《健康报》的署名评论《专家鉴定与鉴定专家》(1991年1月6日)等。 四、不同媒介评论标题的区别 (见胡文龙.《新闻评论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13-116) (1)使用的传播符号有所不同 (2)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 (3)写作的要求有所不同 不同媒介评论标题的区别 不同之处 报刊 广播 电视 网络 传播符号有所不同 以文字符号为主。 报刊评论标题在拟题的方式、词语的运用和题意的开掘上有较大的空间。 (思考:还有其他表现符号吗?) 以声音符号为主 以口播形式、有声语言的感染力、迅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评论播出后重新播报评论的标题。 传播符号最丰富。 标题 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和感染力。一般标题用文字播出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