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红壤旱地花生产量、土壤速效养分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pdfVIP

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红壤旱地花生产量、土壤速效养分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红壤旱地花生产量、土壤速效养分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pdf

第 34 卷第 18期 生 态 学 报 Vol.34,No.18 2014年9月 ACTA ECOLOGICA SINICA Sep.,2014 DOI:10.5846/ stxb201405110958 许小伟,樊剑波,陈晏,张其海,何园球,郑学博.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红壤旱地花生产量、土壤速效养分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生态学报, 2014,34(18):5182鄄5190. Xu X W,Fan J B,Chen Y,Zhang Q H,He Y Q,Zheng X B.Effectsof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chemical fertilizerson theyield of peanut, soil available nutrient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in the upland red soil in subtropical China.Acta Ecologica Sinica,2014,34(18):5182鄄5190. 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红壤旱地花生产量、 土壤速效养分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1,2 1 1 3 1,* 1,2 许小伟 ,樊剑波 ,陈摇 晏 ,张其海 ,何园球 ,郑学博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摇 210008;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摇 100049; 3. 江西省山江湖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南昌摇 330046) 摘要: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有机无机配施比例对红壤花生旱地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土壤主要酶活性、土壤速效养分及花生产 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1)有机肥配施花生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有机肥比例为40%时,荚果产量、籽仁产量、单株结果数及 百粒重效果增加最明显,分别较常规施肥提高20.14%、26.92%、27.87%和7.08%;(2)有机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 量,40%有机肥在花生生育期结束后能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与常规施肥相比,分别增加了 17.89%、 22郾96%、12.57%;(3)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增高而增加;40%有机肥配施比常规施肥处理的细菌、 真菌、放线菌数量全生育期平均值分别提高:71.62%、40.42%、43.94%。 (4)施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转化酶 活性,其中有机无机中量配施(40%有机肥)、高量配施(60%、80%有机肥)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低量有机肥配施(20%有机肥)接近 于常规施肥水平。 综上表明,在等量N、P、K养分条件下,配施40%猪粪N更有利于红壤地区土壤肥力及产量的改善。 关键词:有机无机配施;红壤旱地;土壤生物学性质;土壤速效养分;花生产量 Effects of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chemical fertilizers on the yield of peanut,soil available nutrient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in the upland red soil in subtropical China 1,2 1 1 3 1,* 1,2 XU Xiaowei ,FANJianbo ,CHEN Yan ,ZHANG Qihai ,HE Yuanqiu ,ZHENG Xuebo 1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ChineseAcademy of Sciences,Nanjing 210008,China 2 University of ChineseAcademy of Science

文档评论(0)

dustinne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