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pt

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LCH) 症状及病理表现 组织病理学特征 光镜下表现:朗格罕细胞灶状或片状排列都是本病的特征,有典型的核沟和不规则扭曲、核膜薄、染色质纤细、核仁模糊不清。 电镜下表现:朗格罕细胞胞浆中特有的Birbeck 颗粒,呈杆状、网球拍状,其他组织无此颗粒。 免疫组化: S2100 蛋白阳性、CD1a (冷冻切片) 或MAb O10 (石蜡切片) 阳性为其特征。 病理诊断标准(组织细胞协会,1987) 推测性诊断:光学显微镜下特点,HE 染色切片中有中等量均匀粉红色,颗粒状胞浆,折叠的、锯齿状或多小叶的细胞核,细胞边界清楚; 指定性诊断:光镜下特征加二个或二个以上下述阳性指标如ATP 酶、S2100 蛋白、α2D2甘露糖苷酶、花生凝集素; 决定性诊断:光镜下特征再加电子显微镜所见朗格罕细胞胞浆中,在中央有网球拍样Birbeck 颗粒,或者有损伤细胞CD1a 抗原T6 染色阳性。 病理学分期 A11 单一骨病灶 A21 单一骨病灶伴骨淋巴结病 A31 单一骨病灶伴邻近软组织受犯 A41 多溶骨病灶 A51 多溶骨病灶伴骨淋巴结病 A61 多溶骨病灶伴邻近软组织受犯 谢谢! LCH是一组少见的瘤样病变,发生在骨组织的反应性、非肿瘤性、增生性疾病。 多见于20岁以下青少年,5-10岁之间为发病高峰,男性略多于女性。 Lieberman等回顾50年内遇到的238例,发病年龄为1月-66岁,56.6%发病在15岁以内。 Kilpatrick等分析263例中,儿童172例,成人91例。 过去因其病因不明而称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近年通过电镜及免疫组化研究认为,肿瘤组织细胞中可发现朗格汉斯细胞的表面标记和典型的Birbeck颗粒,其组织细胞实际上是变异的郎格汉斯细胞(LC),故现称为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LCH以朗格汉斯细胞增生引起的骨病变为主 骨骼病损 皮肤粘膜损害 淋巴结损害 肝脏及脾脏损害 肺脏损害 女性生殖系统损害 内分泌系统损害 其他表现-长期发热,胃肠道受累,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勒-雪病(Abt-Letterer-Siwe?disease,LS), 韩-薛-柯病(Hand-Schüller-Christian?disease,HSC) 骨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Eosinophilic?granuloma?of?bone,EGB) 按照发病年龄和临床特点,一般分为3型 勒-雪病(Abt-Letterer-Siwe?disease,LS) 多在1岁内。 急性起病,病情重,病变广泛,可侵犯多个系统。 发热热型不规则,高热与中毒症状不一致。 皮疹 肝脾淋巴结肿大 呼吸道症状 Skin involvement in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Left, Diffuse maculopapular rash. Right, Hemorrhagic scalp rash. 韩-薛-柯病(Hand-Schüller-Christian?disease,HSC) 发病年龄:多见于2-4岁,5岁后减少;起病缓慢,骨和软组织器官均可损害。 骨质缺损:颅内缺损最早、最常见。除颅骨外,可见颌骨破坏,牙齿松动、脱落、牙槽脓肿等;骨盆、脊柱、肋骨、肩胛骨和乳突异常累及。 突眼:由于眶骨破坏而表现为眼球凸出和眼睑下垂,多为单侧。 尿崩:垂体和下丘脑组织受浸润所致。 骨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Eosinophilic?granuloma?of?bone,EGB) 发病年龄:各年龄组,多于4-7岁发病 骨质破坏:主要表现为单发病灶,颅骨最常见,其他有下颌骨、四肢骨、骨盆骨和脊椎等。椎骨受累可出现脊髓压迫症状。 其他:由多发病灶者或伴有发热、厌食、体重减轻等;偶有肺嗜酸细胞肉芽肿。 A1 仅有骨侵犯,或骨伴首站引流淋巴结侵犯(骨淋巴结病) 和(或) 骨伴邻近软组织受犯。 B1 皮肤和(或) 仅有其它粘膜鳞状上皮侵犯或伴相关表浅淋巴结受犯。 B11 结节性病灶:婴儿期不伴淋巴结病变 B21 结节性病灶:婴儿期伴淋巴结病变 B31 多结节或弥漫性斑丘疹不伴淋巴结病变 B41 多结节或弥漫性斑丘疹伴淋巴结病变 C1 仅有软组织和内脏受犯,排除上述情况和多系统病变。详列受累的组织,如肺、淋巴结、脑。 D1 多系统病变伴上述任何一种联合病变,详列受累的器官或组织,如皮肤、骨、骨髓。

文档评论(0)

四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