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三、南吕·一枝花·杭州景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 1、结合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加强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 2、了解关汉卿散曲质朴自然、通俗生动的特点。 3、背诵该散曲。 一、课文的相关知识 散曲是金、元时期北方新兴的一种诗,由词发展而来,繁荣于元朝,而后贯穿明清二代:和词一样,散曲是合乐的长短句,每一首的句数、字数及每字的平仄都受格律限制;不同的是,散曲的句式比词更自由,音韵格律也较灵活,语言风格更自然、朴实、清新明快,特别是大量吸收民间方言俗语和口语,使它既保持了民歌的风格又富于诗词的韵味,雅俗共赏,深为广大民众所喜爱。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是独立的只曲,套数则由几支或更多的宫调相同的只曲联缀而成。这支《南吕·一枝花·杭州景》是一首三支曲的套数,其中[南吕]是宫调名,[一枝花]是首曲曲牌名,[杭州景]是这套曲的名子。 二、课文的思想内容 该散曲生动描绘了杭州城市山川的繁华富足和美不胜收,表达了作者对人间天堂的无比喜爱和赞叹,其间还隐隐流露出对江山更替、朝代兴亡的感慨。 三、课文的艺术特点 散曲中写杭州的秀美风光与市井繁华,既概括又具体,有分有合。其中[一枝花][尾]是总写,中间的[梁州第七]则分别写了杭州的市井、松轩……钱塘潮等,全景与点景接替展现,层次分明。语言朴素自然,格调清新轻快,比喻精切生动,特别是口语的大量运用,更使本曲彰显出关汉卿散曲质朴自然、通俗生动的特点,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而诸君如贯酸斋、马东篱、王实甫、关汉卿、张可久、乔梦符、郑德辉、宫大用、白仁甫辈,咸富有才情,兼喜声律,以故遂擅一代之长。(明?王世贞《曲藻序》) 散曲的历史的开场,仍当以大诗人关汉卿为第一人。汉卿的散曲大抵散在杨朝英的《阳春白雪》和《太平乐府》里。他的作风,无论在小令或套数里,所表现的都是深刻细腻,浅而不俗,深而不晦的;正是雅俗所共赏的最好的作品。(郑振铎《中国文学史》) 关汉卿和王和卿留下的散曲作品数量不多,但是他们作为早期的作家,在运用活泼灵动、豪放风趣的语言为文人散曲建立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关汉卿的散曲,同他的杂剧有些地方是相通的:豪爽而带老辣,富有热爱人生、热爱生活的激情,对世事具有一种智慧的洞察力,常表现出诙谐的个性。(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一、曲中的杭州,一是山青水秀,到处让人赏心悦目:“水秀山奇,一到处堪游戏”,“松轩竹径,药圃花蹊,茶园稻陌,竹坞梅溪。一陀儿一句诗题,一步儿一扇屏帏。西盐场便似一带琼瑶,吴山色千叠翡翠”,“钱塘江万顷玻璃。更有清溪绿水,画船儿来往闲游戏”,“浙江亭紧相对,相对着险岭高峰长怪石,堪羡堪题”;二是街市繁华,百姓富足:“满城中绣幕风帘,一哄地人烟凑集”,“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阁参差”。 对此,作者流露出了无比的赞叹和喜爱,他称赞杭州是“普天下锦绣乡,环海内风流地”,赞叹:“这答儿忒富贵”,“兀良”,“堪羡堪题”,“纵有丹青下不得笔”等。 二、散曲是由词发展而来的,但散曲的句式比词更自由,音韵格律也较灵活,语言风格更自然、朴实、清新明快,特别是大量吸收民间方言俗语和口语,使它既保持了民歌的风格又富于诗词的韵味,雅俗共赏,深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三、略。 关汉卿散曲审美韵致的多重性 吴伟凡 关汉卿一生创作散曲七十多篇,在金末元初作家中,为数最丰。他的散曲不管是艺术风格,还是思想境界,都是最引人注目的。自王国维认为“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后,人们多推崇其散曲是元代“本色派”的一面旗帜,并多从质朴无文和俗美特质的角度去认识。其实,关汉卿的散曲在俗美的艺术生态和审美表现中总是体现出多样的风格探索和多重的艺术韵致,他那时而豪放恣肆,时而柔情万种,时而野气霸气,时而又稚气文气的表达,透露出关汉卿内心世界的立体多样和艺术情趣(市民与士大夫文人)的多重取向,也显示出他驾御形式、表达多样个性的“当行”本领,十分协调地与他的戏剧创作构成互动系统,具有剧家散曲的特色。 由于散曲是继词之后新兴的民间艺术,在早期直接诉诸听觉的实践中,它无论是在题材取舍、形式表现,还是在审美追求上,都与词通过不断的联系与剥离运动构建着新的艺术空间。在关汉卿的曲作中,为了更好地表达市民知识分子的生活和个性,关汉卿娴熟地驾御俗家口语,写作心态上则是“当行”不羁,即如臧懋循所言:“行家者,随所妆演无不摹拟曲尽,宛若身当其处……” 故其作显示出趣、野、丽、秀等亦俗亦雅的多重审美韵致。 一、关汉卿散曲之趣 关汉卿写日常或隐逸生活的散曲中有一部分内容具有谐趣(喜剧)元素。在中国以往的诗词歌赋中,“谐趣”有着凤毛鳞角般的珍贵。虽然宋严羽提倡“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