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5课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VIP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5课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县尉;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今浙江建德)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 “寂寂江山摇落处”,刘长卿在贾谊故宅徘徊,暮色渐浓,江山更趋寂静,一阵秋风掠过,黄叶纷纷飘落,在枯草上乱舞,一幅荒村日暮图,更渲染了诗人孤寂悲苦的心情。 2.以古写今,含蓄蕴藉。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我”在,但这些写得不是那么明显,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2015年高考湖北卷)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涉江采芙蓉,____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 (4)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5)三径就荒,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岩扉松径长寂寥,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7)群山万壑赴荆门,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咏怀古迹》) (8)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注意虚词“乎”字不要误写为其他虚词。(2)“知”由于通假,易写错;虚词“矣”不要写成“也”。(3)字形比较容易,注意记准确。(4)“废远”二字的顺序不要颠倒。(5)“犹”字易错。(6)“惟”字易错。(7)“尚”字易错。(8)“簪螺髻”三字易错。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平时背诵名句名篇要注意领悟含义,结合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注意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等,留意语句顺序。本题限选5个小题,答题时要注意。 1.识记文章中的文言基础知识。 2.通过翻译文章中重点的句子分析作者的观点。重点学习第2、3、4、7则选文。 3.把握孔子张扬的“义”的价值取向,思考其现实意义。 6.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②省略句 子路问成人 ③宾语前置句 君子义以为上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④状语后置句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 文之以礼乐 1.怎样理解“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这句话? 孔子在这里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他认为,只要合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如果不能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2.如何理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是孔子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乎“义”与“仁道”,违此而获,则被视如浮云之不足取。同时亦表明其对清贫生涯甘之如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与襟怀。 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在艰苦的环境下,要体会到乐趣就要安于清贫的生活,但是对用不义的手段去获得权力和财富,要看得像浮云一样。孔子的这个思想与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定意志是同义的,给后代追求理想的人们以巨大的鼓舞。“富贵于我如浮云”也成为后世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境界而蔑视荣华富贵的一种宣言。 3.文中孔子论述了怎样的义利观? 人有谋取富贵财利或者说物质利益的欲望,这是天经地义的。可是如果任由这种欲望发展下去,社会就会陷入弱肉强食、尔虞我诈、不择手段、无所不为、纷乱无序的可怕境地。本文所选的材料,核心是孔子的义利观。义主要是指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要合乎规范,比如合乎道、合乎仁、合乎礼等。孔子强调,“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不是君子的最高追求,道的实行比谋取富贵财利更重要;无论何时何地,君子会把奉行仁义的道德放在追逐富贵之上。孔子强调富而可求和不可求的分界,就是要促使人们省察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否合乎道义。 4.“九思”要求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视一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xiang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人从事教育还有多年,在这和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