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0章 抗高血压药一、医学基础 1.血液循环系统 心脏 心房,心室,房室瓣 动脉 大,中,小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大,中,小静脉 体循环,肺循环 淋巴管(静脉系统补充) 心脏的基本结构和血液循环 心脏是一个肌性的空腔器官,大小约为紧握的拳头,外围有一层主要由纤维组织构成的心包膜包裹,起保护作用。 四个腔室 (左、右心房,左、右心室) 房室瓣(二尖瓣、三尖瓣),动脉瓣(又称半月瓣,肺、主动脉瓣) 体循环(大循环,高压高阻系统 ) 肺循环(小循环,低压低阻系统 ) 富含氧的动脉血 ,二氧化碳浓度高的称为静脉血 2.血管树、外周阻力及血压 大中动脉:动脉壁中含弹力纤维多,平滑肌少,为弹力型血管,起储存和传导心脏收缩产生的能量,输送血液的作用 小动脉,微动脉:动脉壁中含平滑肌多,弹力纤维少,为收缩型血管,是外周阻力产生的主要部分,又称阻力血管,调控机体各部分的血流量,分配血液。 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只有一层内皮细胞作为血管壁,是组织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和气体交换的场所,所以称为交换血管。 毛细血管与其相连的动静脉等组成微循环: 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直通,真毛细血管,吻合枝,微静脉 静脉血管: 静脉血管是血液回心的通道。 静脉血管的口径较粗而管壁较薄,因而较大且易于扩张。循环血液有大约50%~70%在静脉系统中,静脉容量的改变对循环血量影响较大,所以大静脉血管又称容量血管。 阻力分布:大中动脉5%,小动脉60-70%,毛细血管20%,静脉5-10%。 血压:流动的血液对动脉壁产生的侧压力,一般以测定肱动脉血压为准。 P=QR 或 Q=P/R 血压形成前提:血容量,心脏收缩动力,外周阻力 当血流量Q基本不变时,血压P的大小取决于外周阻力R。R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小动脉的口径。 根据泊肃叶公式Q=π△Pr4/8ηL, 有 R∝1/r4 即血流阻力与血管半径的四次方成反比。只要血管半径的轻微变化就可对阻力产生较大变化而影响血流量和血压。 各种神经体液因素通过调节小动脉的口径而影响血流分布及血压。? 心室收缩时,动脉压升高,其最高值称为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心室舒张时,动脉压下降,其最低值称为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为脉搏压(pulse pressure),简称脉压。 为反映心脏在整个心动周期中对动脉内血液的平均推动力,常采用平均动脉压 ,约等于舒张压加1/3脉压。 健康成人的血压标准为 收缩压12~18.6 kPa(90~140mmHg) 舒张压8.3~12kPa(60~90mmHg) 3.血压的生理调控 每个人的血压,无论在静止或一定活动条件下,平卧或站立,均保持相对恒定。血压的稳定和调节是复杂的过程,它有赖于神经体液调节的许多机制参与,包括 神经、体液、自身 三个层次的调节。 1)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支配:调控中枢—心交感中枢,心迷走中枢,血管运动中枢(交感神经系统) 心脏 心脏分别受两侧心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支配。右侧迷走神经和右侧交感神经主要支配窦房结和心房,主要影响窦房结的功能;左侧迷走神经和左侧交感神经主要支配房室交界区和左心室,主要影响心室肌的收缩力。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肌收缩加强,心率和传导加快;迷走神经兴奋时窦房结和传导受抑制。 在生理状况下,迷走神经对窦房结的支配占主导地位,对心肌收缩的影响则主要以交感神经为主。 血管 血管收缩的神经调节,是从延髓的血管运动中枢传出冲动,经交感神经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α受体所致。 人体的多数血管只受交感神经缩血管纤维支配。在安静状态下,此神经持续发放低频冲动以保持血管紧张性。 血管舒张的神经调节较为复杂。一方面交感中枢抑制可引起血管舒张;另一方面交感兴奋可引起骨骼肌内分布的以β受体为主的血管和胆碱能节后纤维支配的血管舒张。此外,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它所支配的颌下腺血管和生殖器血管舒张。另外,舒张脑血管和阴茎海绵体的神经有一氧化氮神经,其递质为一氧化氮(NO)。 神经反射调节: 自主神经系统一般通过各种神经反射来实现其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调节。当机体的生理状态改变(如姿势改变、运动、睡眠)或外界环境改变(如寒冷、缺氧)时,就可引起各种心血管反射,使心输出量、各器官的血管收缩状况及血压发生相应改变。心血管反射一般都能很快完成,其生理意义在于使循环功能适应于当时机体所处的状态或环境的变化。主要的心血管反射有以下几种: ⑴ 压力感受器反射(baroreceptor re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