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械振动标准及应用 第一讲 机械设备振动监测诊断基础理论 第二讲 机械振动测试分析简介 第三讲 机械振动标准及应用 第一讲 机械振动监测诊断基础理论 一﹑振动的基础理论 二﹑常用监测诊断分析方法 三、振动分析的过程 A 机械振动的分类 B 周期振动与简谐振动 X= Xmsin(2πt/T+φ) = Xmsin(2πft+φ) = Xmsin(ωt+φ) X-质点位移 Xm-位移最大值,振幅(A) T-周期,质点重复同一运行所需最短时间 f-频率,单位时间同一状态出现次数,1/T ω- 圆频率,2πf φ-初始相位角 ω-园频率(rad/s) ,f-频率(Hz) ,T-周期(s) 位移、速度、加速度 v = ω Xmsin(ωt+φ+ π/2) a = ω2 Xmsin(ωt+φ+ π) 振动速度信号比位移超前90°,幅值是位移信号ω倍;振动加速度信号比振动速度超前90°,幅值是速度信号ω倍。 常用单位 位移 峰峰值 微米 速度 有效值(均方根值) 毫米/秒 加速度 峰值 米/秒2 故障诊断为突出故障频率成分,对低频故障推荐采用位移信号分析,对高频故障推荐采用速度、加速度信号。 冲击频响:测物体自振频率 传递函数:反应系统输入、输出信号之间的幅频系和相频关系。 相干分析:用来确定输出信号有那些频率成分、多大程度来自输入信号。 相位分析:设备各测点振动相位的比较。 常见振动图形基本概念 不同的振动状态表示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有些故障在某些图形上反映不明显,但在另外一些图形上却表现得比较突出。 常用图形有:波形图、频谱图、瀑布图、级联图、趋势图、轴心轨迹图、轴中心位置图、奈奎斯特图等。 振动波形 振动信号的时间历程表示出来。测量到振动幅值、频率、相位和波形变化。 振动信号是否平稳、有没有毛刺、削波、调频、调幅、波动、不稳定等异常现象。在频谱图表现的不是很明显。摩擦故障时,很多毛刺或削波等,不平衡故障为标准正弦波。 幅值分析 振动总值、 (列度)的分析判断 与标准允许值比较 与历史统计值比较 与同类机组振动值比较 振动值变化趋势的分析判断 总量值的趋势 频段值的趋势 振动频谱 通常情况振动信号包含很多简谐振动成分,当频率成分较多时,从振动波形中很难直接看出波形中包含的频率成分。作傅里叶变换求出频率。频谱图将这些频率成分和大小表示出来。 不同振动故障所包含的振动频率成分并不相同。不平衡故障主要为与转速同频的工频成分;油膜振荡故障为与转子系统固有频率相对应的低频成分等。与转速相等频率成分定义为基频或工频,如1x、2x、3x、1/2x。 升、降速波德图 以转速为横坐标,升降速过程中振幅和相位变化作为纵坐标得到的反映变速过程中振动变化情况的图形。 转子系统在各种转速下的振幅和相位;转子系统的临界转速;转子系统的共振放大系数(A临/A工=3~8 );转子振型;系统的阻尼大小。由这些数据可以获得有关转子的平衡状况和振动体刚度阻尼特性等动态参数。 最大功能:判断系统临界转速,过临界时振幅最大,相位变化最明显(受系统阻尼影响),不同机组过临界相位变化幅度不同。 多次启停过程中振动变化有没有异常。正常情况下,升、降速过程振动基本吻合。动静摩擦、转子热弯曲时,快速停机过临界振动比开机要大。 振型图 轴系上各点振动分布情况,指导动平衡工作。选取加重平面、确定加重方式。计算得出,研究实测方法。 瀑布图 将不同时刻的频谱图叠加在一起,以时间作为坐标得到的三维图形。x轴振动频率,y轴时间,z轴振幅。 根据瀑布图可以直观看到不同时刻的振动频谱,了解异常振动故障发生时频谱及幅值变化情况。 可以判断机器临界转速、振动原因以及系统的阻尼等情况。 由频谱分析仪或信号处理装置直接显示出来。 短期趋势图 将振动幅值和相位随时间变化情况表示出来。可以对一段时间内的振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机组是否稳定、有没有周期性等。 一、振动传感器种类和选择 电涡流型、速度型、加速度型、电容型、电感型五类。后两者受周围介质影响较大,很少使用。前三种传感器优缺点。 电涡流传感器-头部有扁平的感应线圈,高频电缆输出。感应线圈通上高频电流(1~2MHz)时,线圈周围产生高频电磁场。周围金属导体表面产生感应电流,即电涡流,根据楞次定律,电涡流产生的电磁场与感应线圈电磁场方向相反,这两个磁场叠加,改变了感应线圈的阻抗,感应线圈内阻抗变化可表示为: Z = f(μ,γ,r,χ,I,ω)。 μ- 导磁系数 γ- 电导率 r - 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