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铃薯栽培管理技术资料.ppt
马铃薯栽培管理技术 马铃薯主要种植国家产量及加工比重 1.东农303? 它是东北农学院育成的特早熟马铃薯品种。结薯集中,数量较多,块茎中等偏小。出苗后50天~60天即可收获。品质较好,适合于鲜食。抗花叶病毒,耐涝,但易感晚疫病和卷叶病。667平方米产量为1500公斤~2000公斤。 2.中薯2号?该马铃薯品种是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特早熟品种。结薯集中,块茎大而整齐。出苗后50天~60天即可收获。块茎品质好,适合鲜食。抗花叶病毒病,田间不感染卷叶病毒病,但易感染疮痂病。667平方米产量为1500公斤~2000公斤。 3.中薯5号?它是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早熟品种。出苗后60天左右收获。食用品质优,适合鲜食。耐瘠薄。较抗晚疫病和病毒病,不抗疮痂病 4.费乌瑞它?1980年由国家农业部从荷兰引入的早熟品种。从出苗到成熟60天左右。食用品质好,是适合出口的鲜食品种。该品种抗病毒病,易感晚疫病,不抗环腐病和青枯病。植株较矮,宜密植。667平方米产量为1700公斤左右。 5.中薯3号?它是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早中熟品种。出苗后75天内收获。食用品质佳,适合鲜食。抗病毒病和疮痂病,不抗晚疫病。667平方米产量为1500公斤~2000公斤。 6.克新4号?它是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育成的早中熟品种。出苗后70天内收获。块茎食味好,适合鲜食。该品种抗病性较好。667平方米产量为1500公斤左右 7.大西洋?它是由国家农业部和中国农科院从美国引入的中熟品种。出苗后85天左右采收。是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炸片专用型品种。较抗病毒病和网状坏死病毒,不抗晚疫病。667平方米产量为1500公斤左右。 8.鄂马铃薯1号?它是由湖北省恩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育成的中熟品种。出苗后95天左右收获。食用品质较好,适合鲜食和加工淀粉。高抗晚疫病,轻感花叶病毒病,略感青枯病,抗退化。667平方米产量为1600公斤左右。 9.克新1号?它是由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育成的晚熟品种。出苗后105天内收获。块茎食用品质中等。目前在国内作为炸薯条的代用品种。抗晚疫病和病毒病,高抗环腐病,较耐涝。667平方米产量为1500公斤~2000公斤。 10.克新13号?它是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育成的中熟品种。该品种结薯集中,块茎大而整齐,耐贮藏。出苗后100天左右收获。食用品质优良,适合鲜薯食用。抗晚疫病、环腐病和花叶病毒病。一般667平方米马铃薯产量为2000公斤左右。 湖北省马铃薯种植结构 我省春马铃薯主要作菜用,在蔬菜供应淡季(4月份)上市,上市愈早,价格愈高。因此在品种选择上宜选用结薯早、薯块集中、块茎前期膨大快的早熟品种。此外还应考虑品种的抗性。因长江流域春季雨水多、湿度大,容易发生早疫病、晚疫病、青枯病和疮痂病等病害。这就要求选用的品种对上述病害有较强的抗性。适合长江流域春季早熟栽培的马铃薯品种主要有:中薯2号、中薯3号、中薯5号、费乌瑞它(鲁引1号)、东农303和克新4号等。 我省高海拔山区(一般海拔1000米左右)适宜种植夏马铃薯,生长期一般在100天以上,容易获得高产,是反季节生产鲜薯和加工用薯的理想之地。夏马铃薯在品种选择上要依用途而异。作为鲜食马铃薯应选择克新13号和中薯3号等品种;作为加工用的马铃薯应选择大西洋、鄂马铃薯1号和克新1号等品种。 我省秋马铃薯因秋季光照足,雨水相对较少,薯块的干物质含量较高,除了作菜用外,适合作炸薯片和薯条等加工用。秋马铃薯在品种选择上既可考虑鲜食品种,又要考虑加工型品种,但秋马铃薯的适宜生长期较短,还要考虑早霜到来之前薯块长到足够大。因此,秋马铃薯以选择生长期短的早熟品种为宜。可作秋马铃薯的品种主要有:中薯2号、中薯3号、中薯5号、费乌瑞它和大西洋等。 马铃薯主要生长发育阶段 I. 发芽期 II. 幼苗期 III. 块茎形成期 IV. 块茎膨大期 V. 成熟期 马铃薯播种要采用垄作方式 施肥与管理???? 马铃薯是一种产量较高的作物,它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也较多。 在肥料三要素中以钾肥 的需求量最多 氮肥 次之 磷肥 最少 马铃薯生育期短,故应以底肥为主,适作马铃薯底肥的有绿肥、猪牛栏肥、堆肥等有机质肥料。每公顷用量单作以37500~45000kg为宜,套作以22500~30000kg为宜。 施肥与管理 氮肥以60%的施肥量作底肥 磷肥和钾肥全部为底肥,以三元复合肥形式施用。 氮肥的40%用于苗期和蕾期追肥 苗期用量占追肥的60%-70% 蕾期占30%-40% 施肥与管理 在追肥技术上 头道追肥采用追芽肥(如是育芽带薯移栽头道肥在移栽时追施),即大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